婺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22 10:21:48

婺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23日在婺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吴云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县乡换届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1.27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3.69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00.84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0元,增长9.6%;人均储蓄存款2.95万元。

一、致力促转型,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遵循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理念,高标准修编了《婺源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鑫邦国际酒店、篁岭景区二期、精益斋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新开发了保鉴山房、月亮湾俞家等一批精品古宅民宿,全县精品民宿60家。投资近8000万元,拓宽改建重点旅游公路7条,新增停车位4000余个,缓解了旅游高峰期拥堵问题。在全国首创了“旅游110”,开展了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成功承办了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气排球赛等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30项,参赛选手超过10万人;挖掘整理了36条古道徙步线路,打响了中国十大古道等品牌。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总数达13个,继续保持全国县级第一。源头村获评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庆源村获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全县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门票收入4.3亿元、综合收入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19.4%、44.7%,游客人次连续十年全省第一。婺源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

大力实施“以企业为核心,五年决战150亿”工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扩园调区工作,城西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全部完工,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婺商回归创业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建成面积拓展至5.72平方公里。积极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了100条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3.7亿元。认真落实财园信贷通政策,帮助企业贷款4.14亿元。全年开竣工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10.5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8.8%。

粮食种植面积26.5万亩,总产10.24万吨。完成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0.74万亩。推进了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1111”现代农业创建工程,编制了《婺源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成立了“婺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了婺源绿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了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秀美乡村点20个,培育了高品质示范户200家。茶园面积拓展至18.4万亩,茶叶产量1.61万吨,加工贸易量6.1万吨,茶业系列产值32.1亿元,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为全省第一。“婺源绿茶”品牌价值提升至14.45亿元。新增农民合作社96家,总数达663家,其中部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

二、聚力抓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大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融资”三大难题:报批土地2072.3亩;完成房屋征收77467.26平方米;抓住政策窗口期,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48亿元,通过审批额度27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116.8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5.44亿元。大力推行一把手招商、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深入实施“婺商回归”工程,新签订并实施2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3.83亿元,增长12.9%。利用外资4813万美元,增长11%。

三、全力树品牌,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九景衢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外环线二期基本完工。完善了城区地下管网专项规划。完成了潋溪路、城区里弄小巷改造(一期)和茶科所、大庙街棚户区改造,启动了漫山村棚户区改造拆迁。改造农村公路80.1公里,硬化路面185.1公里。扎实推进了41个新农村点、10个建制镇垃圾收运系统和4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城区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建立了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开展了城乡环境十大整治提升行动,关停玻璃拉丝污染企业6户;高铁、高速沿线可视范围高空广告牌全部拆除,清理牛皮癣广告5.67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9.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4.6万平方米,查处非法买卖土地12宗,狠刹了违建和非法买卖土地的歪风。加强了古村落保护,全年保护修缮古建筑681幢。全面实行“河长制”和山塘水库“人放天养”,推进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可视范围林相改造试点工程,人工造林1.74万亩,封山育林2.25万亩,森林抚育17.2万亩,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四、强力推改革,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积极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商品房库存25.6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公布了县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简合并行政审批事项45项,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120项,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推进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办理时效明显提速。完成了92家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各项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契机,摸排调查农民住房1万余幢,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4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普遍存在的因抵押物不足造成贷款难问题。

五、倾力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投入民生资金18.6亿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74.6%。城镇新增就业53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67.5万元,扶持创业685人,带动就业298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5%,发放养老金4112.21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顺利整合并轨。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836户、林垦区危旧房改造790套。实现3737名贫困人口脱贫和2个贫困村“摘帽”。加大了科技投入,获省市科技立项10项。紫阳六小和源头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各类体育健身场所203处、20万平方米,高考考生比和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三,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启动了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徽剧传习所和文化馆建设。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婺源成为万里茶道申遗节点之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年接待来信来访2076件(人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成立了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指数名列省市前茅。

六、着力转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9件,满意率达100%。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和县长例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按标准开展公务活动,“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53%。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群众办事难和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严肃责任追究,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问题案件7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案件6起。

此外,市场和质量监管、物价、邮政、保密、档案、气象、水文、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外事侨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地方志、县长热线、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切实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坚持和完善“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业日”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工难和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多、耗时长等问题,不断提升安商、扶商水平。整合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持续扩大工业投入,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加强企业运营情况动态监测,大力推动“新升规”“小转规”,夯实工业经济基础。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

四、强化示范带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推进“1111”现代农业创建工程,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保护标识,力争年内新增“三品一标”4个。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引进茶叶科研机构,提升茶叶品质,整合婺源绿茶品牌,不断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力争茶业系列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确保新增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2家;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支持开展网上直销,让农民从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3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山塘水库整治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打造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精品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0.56万亩。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农业服务体系。

五、统筹城乡发展,在改善人居质量上实现更大提升

完善城区功能。服务九景衢铁路建设,力促年底建成通车。编制完成《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和城市景观设计。实施好外环线三期、高铁站房扩容、地下管网、换乘中心等优化城市功能项目;实施好乐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县城饮用水源引水、城市路网、立体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实施好七里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天佑森林公园项目和城区水景夜景等景观提升项目,完善县城宜居宜游功能。以最坚决的态度推动棚户区改造,坚持创新方法,坚持让利于民,坚持公平公正,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形成决战决胜的态势,全面完成1395户棚改计划。

提升乡村品位。按照《江西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三年完成全县1487个自然村整治提升。年内在完成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投入5亿元完成300个村庄整治提升和35个高品质示范村点建设。全面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电网、广电网、互联网等“七改三网”建设;科学配置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和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等“8+4”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婺源民俗民风,美化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庭院环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互促进;注重保护传统民居,传承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将徽派进行到底”,新建房屋必须统一风格、限定层高、彰显特色,继续改造非徽派建筑1000幢以上,保护古民居200幢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

加强城乡管理。加强智慧城管运用,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市场化。全面实施镇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推动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十大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与“最美乡村”名实相符的城乡景观。以“零容忍”的态度,铁心硬手查处城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坚决整治房乱建、棚乱搭、摊乱摆、车乱停、线乱拉等严重影响“最美乡村”形象的行为。

六、突出标本兼治,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作出更大努力

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建立和完善污染源及治理设施数据库。编制和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成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严格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政府责任制和企业约束机制,加强节能调控和节能监察。

强化保护提升。加快完成编制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专项规划,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启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三条红线”制度。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山塘水库全部实行“人放天养”。继续推进天然阔叶林禁伐,减少商品林砍伐,切实加大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景区景点周边林相改造和名木古树、村庄风景林的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整治非法电炸毒鱼、畜禽养殖污染、农家乐污水、河道非法采砂,严格限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让“最美乡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花更美。

七、深化改革开放,在激活发展动力上释放更大潜能

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网上审批系统,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户口一元化改登工作。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创新商事登记改革举措,积极试点简易注销程序,构建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三公”经费等公务消费支出信息化监管改革,确保我县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全面上线。

扩大开放合作。全方位融入高铁时代,抓住九景衢铁路开通形成的交通优势叠加效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坚持推行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立足于资源优势,围绕招大引强目标,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对接合作,争取引进一批有利于促进婺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婺源长远发展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真正提升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实施“婺商回归”,抓好电子商务众创街区、旅游商品产业基地、中医药产业园招商建设。探索“协同共建、利益共享”模式,借力上饶经开区和大数据产业园的平台基础和产业优势,引进一批高科技和大数据产业项目。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完善招商项目履约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落地建设投产,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全年力争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

八、加快小康进程,在提高幸福指数上争取更大成效

推进精准扶贫。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完善“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补偿、保障扶贫、教育扶贫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谋划和实施好扶贫产业项目,确保6个贫困村摘帽,3733名贫困人口脱贫。

落实民生保障。完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落实“稳岗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执行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加大对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力度。

统筹社会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抓好城南教育园区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进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徽剧传习所、文化馆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和清华、珍珠山、段莘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全面落实好“两孩”政策,着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争新增申请专利140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2个以上。大力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加强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县,强化普法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和大数据、互联网运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管理格局,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合理诉求。时刻紧抓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推动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加强道路交通、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事。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等信息,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坚持科学理政,高效干事。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构建综合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精文简会,更多地深入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以问题导向、目标管理倒逼效能提升。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抓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决策、协调、执行效率。

坚持为民执政,务实干事。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导向,使政府工作更加契合民情民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不求短期效应,认定了的事情就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群众认可的工作业绩。

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做事。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规定,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防“”反弹,深入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始终把政府行为置于阳光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系统所有公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涵养正气、弘扬清风,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激情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义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