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5-22 07:48:5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走出课堂,利用生活情境感受问题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利用生活的经验来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时,首先我布置学生星期天的时候要求家长带领他们到游乐园去玩一次。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记录家长带领他们去游乐园玩的一些经过。如,怎么去的、门票多少、带了些什么等。上课时,模拟春游: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各自想到的问题。)(1)了解并计算出全校四年级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2)如果包乘汽车,每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了解大客车的一般规格:30~50人。根据每班人数,包50人的车更合适。全校5个班,只要包这样的车5辆就行。(3)了解包乘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算一算去春游的全体同学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4)了解比较熟悉的几个游玩地方的其他费用,大致地算一算去这些地方所需要的总费用。

在这次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前积累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动手操作,利用实践操作分析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对于那些逻辑、抽象的概念就不会太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多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事物感知数学,减少空洞抽象的概念讲解。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因为以前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所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场直观的操作,让学生不仅有动手过程,而且还进行观察与思考。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摸一摸。问:你能把这个正方体框架的六个面用纸补上去吗?(学生动手量长度并裁纸。)问:刚才在裁纸时你发现有几组完全相同的?(三组)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轻松地就完成了。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同时,还为学生对于后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应用》学习打下了铺垫。

三、自做教具利用教学情境解决问题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做游戏。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我就制作了一个转盘的游戏。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八等分,红色涂一份,蓝色涂两份,黄色涂五份。让学生来确定什么颜色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且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接着我用事先准备好的钥匙链、卡片和铅笔做奖品让学生来做这个游戏。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玩游戏得奖品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自己做的教学具,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开心。

总之,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心情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才能理解深刻,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上一篇:加强幼儿的礼仪品格教育 下一篇:利用生态材料进行打击乐活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