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意志培养

时间:2022-05-22 04:02:51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意志培养

众所周知,学习困难生由于语文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作起文来就困难重重,他们往往难以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作文中的种种困难。作为作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意志,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困难生产生积极作文的动力上,放在激发学习困难生不断进取的行动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摆脱一切内在的阻碍,磨炼他们的作文意志,这是提高他们作文水平的关键。

一、制定目标,增强意志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笼统,而且要与学生商量,让他们清楚的了解、掌握。这个目标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产生为之而奋斗的动力。在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意志也会不断的增强。学生作文目标的实现,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他们由于写作基础差,主观上怕这怕那,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客观上遭到别人的冷眼、讥讽等,遇到这些困难就会灰心丧气,无心努力。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产生困难的原因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调整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意志。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铺设一些台阶,制造一些困难,鼓励他们刻苦努力登上台阶。如基础差,写人叙事不具体,可以先要求他在写日记时,把字写端正,标点打正确;然后要求把词用得较恰当,把句子写通顺。做到这些后,先指导他们写叙事日记,再训练写人、写景物等方面的日记。这样循序渐进,步步登高,学生也会觉得作文并不是很难。通过长时期的日记训练,学生的意志磨炼了,作文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二、注重实效,寓于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意志,使他们逐步坚定自己的意志。其方法有:

(一)读写结合

教师可选择教材中表现伟大人物、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的文章,通过读写的有机结合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如教《我的战友》一课,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烈火烧身半个多小时的情况下,趴在那里一丝不动、不吭一声?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分析理解,体会的坚强意志,进而用的坚强意志去熏陶感染学生,然后叫学生写作文《鼓舞着我》。

(二)创设情景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具体事件,在活动和事件发展中诱导学生积累素材,分析、思考作文材料。学困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内容缺乏。创设情境,组织观察,是解决学生这一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心理学认为,只有亲身参与活动、事件,印象才会深刻,也最有话可说。因此,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观察中磨炼意志,利用迁移,诱发其作文兴趣,这样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作文意志。如单元作文《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野营拉练或野炊,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活动之后,叫学生口述活动经过。他们经过生活,往往有话可说。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增强了意志,又激发了观察、说话和作文的兴趣,从中也可总结出怎样写的理性知识,由此就会扫除这部分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写起作文来就较为得心应手了。

(三)树立信心

很多学生由于信心不足、意志薄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树立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可让学生写《我的信心》《谈信心》等文章,让他们在反复作文的过程中,不断冲刷自卑感,树立学习信心。学生有了信心,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增强他们的意志。比如,开始时教师就出题目《他变了》,要求观察某些学困生,积累材料。这样这部分学生觉得大家要写他,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就会小心谨慎,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意志,他们的意志才会由薄变强,才会鼓足勇气,不断地向科学知识的巅峰攀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有动机的激发、性格的培养,兴趣的发展、情感的调动等等,但意志的培养应该是其中的关键和核心。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