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地区华人华侨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时间:2022-05-22 01:03:38

江门五邑地区华人华侨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摘 要: 本文阐述收集江门五邑地区华人华侨地方文献信息的意义和重点,并分析华人华侨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 借阅服务 读者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57-01

江门五邑地区是广东省三大侨乡之一(另两个分别是潮汕地区和梅州地区),五邑是历史上对江门所辖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县的统称。根据史料的记载五邑地区从唐宋以来就开始对外移民,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原因大批五邑人陆续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有的到异国他乡长期居住成为华人华侨,现在大约有200多万五邑籍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台港澳地区),人口分布最为集中在北美洲。

五邑华侨华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形成大量的的华侨华人文献,这部份文献是江门五邑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收集和开发五邑地区华人华侨文献也是本地区图书馆工作重点。

一、收集开发华人华侨地方文献的意义

华侨华人文献凝结着海外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记录他们的政治经济活动、日常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面而生动地展示华侨华人艰苦奋斗的历史和内涵丰富的社会生活,五邑华侨华人先辈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 ,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精神都在华侨华人文献中得以体现。

五邑地区华侨华人的移民活动也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侨居外国的五邑侨胞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他们采用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选择与吸纳西方文明,从有形物质和无形思想观念影响改变着五邑侨乡,他们把外国的文化带回故乡与祖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侨乡文化是海外的华人华侨和侨乡人民共同创造的,形成于中华的大地上的一种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邑侨乡的语言、服饰、礼俗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子。通过收集开发华侨华人文献可以加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史和侨乡文化史的研究,探究华人华侨在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侨乡社会变迁和历史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五邑海外乡亲与侨乡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通过各种寻根续缘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血脉和文化亲情,通过华人华侨文献的收集和开发让海外侨胞加深华侨和侨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了他们对祖籍地、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情感。

二、江门五邑地区华人华侨地方文献的种类

五邑地区华人华侨地方文献的十分丰富,既有反映个人经历的,也有反映家族的变迁的;既有记录发生在国内的事件,也有记录以生国外的事件。从文献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海外移民文献

五邑华侨华人的移民活动不仅与五邑地区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中国移民史和世界移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移民文献主要记录五邑民众通过各种方式移居外国的情况以及他们生存、创业、发展的情况和所作的贡献,通过收集这些文献再现五邑地区华侨移民史。五邑华人华侨在海外繁衍生息,为居住国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包括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梁启超、经营中国最早期商办铁路旅美华侨陈宜禧,支持祖国不遗余力的旅美侨领司徒美堂,中国最早研制飞机冯如等。这些华人华侨名人传奇的一生成为后来人们研究的对象,产生大量的人物传记和研究资料。

2.华侨与中国革命文献

五邑华人华侨虽然长期在海外生活,有的已经加入了居住国国籍,但祖籍国的命运依然与他们的命运紧紧相连,所以他们历来有爱国和革命传统。五邑华人华侨密切关注祖籍国的荣辱兴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五邑华人华侨都爆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清未民初以及民主民族革命的各个时期,五邑华人华侨为祖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中山先生曾经由衷地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岁月里,五邑华侨和苦难的祖国始终风雨同路,他们中国革命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描述和研究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也十分丰富。

3.华侨与侨乡建设文献

为生活所迫走出去的五邑侨胞都希望改变家乡落后的现状,让家人和乡亲过上好生活,清末民国时期侨汇曾经是侨眷和侨乡的经济命脉,因此出现五邑银信这种侨胞寄给国内亲友的汇票和书信结合体的文献。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新中国成立,华人华侨创办工厂和公司等实业,投资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捐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益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海外侨胞实业投资和公益捐献的范围、层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大量的文献反映了广大五邑籍海外华人华侨以赤诚的爱国之心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侨乡文献

五邑地区海外移民及其后裔人数众多,而且他们与五邑地区联系十分密切,五邑侨乡与海外华侨社会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华人华侨把外国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侨居国的本土文化)传回自己的故乡,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主,外国文化为辅,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五邑侨乡保存有大量内容与形式具有侨乡区域特色文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侨刊乡讯(据统计广东省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出版的共有138家,其中江门市有80家,约占全省的60%),这些侨刊乡讯是“对外宣传的载体、促进发展的桥梁、外侨工作的联络纽带、传扬中华文化的喉舌、服务侨胞的集体家书”。

5.侨务文献

华侨华人文献中还包括各时期的归侨和侨务文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侨务工作,专门成立了侨业工作的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侨务政策,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的合法权益。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 侨务法律法规,此外还有涉及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及其活动情况的文献。

三、华人华侨文献资源的开发

五邑地区华人华侨文献信息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成功,江门地区公共图书馆越来越来越重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开发利用工作。

1.加强相关人材的培养

华人华侨文献的收集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科学地揭示文献内容,合理地进行整理归类。由于华人华侨文献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在整理揭示过程中,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图书馆文献收藏管理的知识,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华侨华人专业背景知识。因此从事华人华侨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开发的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图书馆学、华侨华人历史学、博物馆学等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图书馆还要注重这些专业人员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专业工作。

2.加强与其它收藏机构的合作

目前在中国国内收集华人华侨资料的部门和机构很多,这此收藏机构都收集了不少珍贵华侨华人民间文献,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规划管理,这些文献信息收藏和研究机构之问缺乏交流与合作,在文献的收集、开发以及利用过程中各自为政,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时要注意与档案馆的官方文件收藏和博物馆的实物收藏有所区别,体现图书馆的收藏特色,主要以纸质的文书、资料为主,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侨务管理政府机关、华侨华人研究机构、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各类型的图书馆的交流与协作更好地实现共享资源,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3.建设“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对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进行开发与利用,不能仅仅局限简单的文献资料的复制和保存,还要针对用户需求提供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服务。此外近年来华侨华人文献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资源外,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数量也在迅猛增加,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的华人华侨数据资源,建设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 “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并让这个数据成为国内外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特色,尤其是侨乡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充分发挥对外宣传推介江门,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赤子之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4):13.

[2]徐云.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多重价值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3).:12-22.

[3]欧阳瑜玉.整合梅州市华侨文献信息的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05(3):8-11.

[4]王华,罗发龙.华侨华人民间文献的收藏与利用: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八桂侨刊.2012(1):37-40.

作者简介:王思,女,(1986.7-),200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江门市五邑图书馆助理馆员。

上一篇:心中充满热爱 默默服务育人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