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启发与被启发的自在人生

时间:2022-05-22 12:28:01

《蛋白质女孩》让许多人认识作家王文华。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写作的他,在此之前出版了6部作品,因销售成绩平平,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却不想,在父亲住院期间为《中国时报》写的文章(后结集出版,书名就叫《蛋白质女孩》),让他一跃成为畅销书作家。

成名后的王文华笔耕不辍,除了继续爱情小说的写作之外,还与读者分享在斯坦福读书的经历以及职业生涯中的得与失。他谈爱情、谈人生、谈职业……他写作、做培训讲师、当电台主持人、成立“王文华梦想学校”、做公益……他的职业经历丰富,面向多元。无论哪一个面向的他,都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感染力和坚信且坚定的行动力。读他的书,看访问他的文章,我时常怀疑,这个拥有无懈可击的正面情绪的男人,真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王文华吗?于是访问前,我有些期待能看到一个颠覆之前想象的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内心的小阴暗,会有低落、挫折感和抱怨的情绪,说到不如意处或者不满意时有激烈的表达。

可是,整个访问的过程,他始终真实亲切,有庞大的精神力;更重要的是,诚恳得让人无法挑剔。

启发,是人生的关键词

访问一开始,王文华先纠正了我关于他的“爱情小说除了《蛋白质女孩》之外表现平平,但励志书却很畅销”的说法。他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成功――“成功并不一定是书卖得有多畅销,而是它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启发和感动。在我看来,后来的书也跟《蛋白质女孩》一样成功,甚至有些更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对读者产生了启发。”

启发。这个词在后面的访问中被频频提到。这是王文华人生的关键词。

王文华说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简单且清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个目标只有六个字:启发人,被启发。“平常我就常常实践这一点。学习、旅行、读书,我的生活本身,包括开除自己,这些都是我被启发的方式。我也很希望能去启发别人。写作、培训是其中的方式,用这些方式把我学过的东西回过头来去启发别人。或许每个人的愿景不同,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我生活在一个社群里面,我不能独善其身,而我的很多快乐来源是能够在这个社区中去帮助别人,或者说让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所以我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去启发别人。”

写作,要以真心换真心

在两本职场励志书里,王文华写了职场、爱情与生命中的得与失。写“得”很容易,但是一个人要坦然承认自己的“失”并且坦露在大家面前,则难能可贵。

王文华觉得一名优秀的写作者要拿出真心才能换得读者的真心。“如果我写一本书一直是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话,读者很聪明的,他们未必能从那样的内容中得到很多的感动和启发。对我来说,如果写作不能得到感动和启发,我宁可不写。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读者很深的感受。可是要感动读者多深,你就要先付出多深。写作就像谈恋爱和做人,如果你不付出真心,读者也不会领情的。”

可是人性总是会有想要隐藏的时候,裸面对自身的弱点需要很大的勇气。王文华笑称“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不在乎”。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失”,他很坦然,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就好像你的鼻子,你不会因为鼻子长得没有明星好看而不敢出门,或者是出门的时候把它遮挡起来。既然对于外在的不完美我们都无惧于展现,为什么我们要对内在的不完美遮遮掩掩呢?”王文华反问到。“当然,如果我不是一位作家,我也会很注重自己的隐私,不会到处宣扬我的不堪之处。可是,今天我选择了启发人、感动人,选择当一名作家,那我就必须把我的不好统统说出来。”说到自己的“不堪”,王文华很坦然也很诚恳。

价格,不是人生的唯一

在《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一书中,王文华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的薪水节节败退,可是我的人生蒸蒸日上。

这样的感叹来自他对自己十年工作的领悟。“开除自己,我的价格当然是降低的,因为我没有再拿那么高的工资了,但是我发现自己的价值却是提高的。开除了自己,让我有时间也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

开除自己之后,王文华选择自己创业――创办了培训机构。他说,当顾客享受服务的时候,他们觉得他所带给他们的东西有很大的价值,这个时候,他从一名平庸的总经理变成了一位一流的讲师。培训讲师的职业,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商业挂帅的社会,很多人对于人生的追求仍停留在价格上。我的很多同学,他们的价格虽然很高,可是人生却不快乐,不快乐到甚至得了抑郁症。我觉得那样的人生非常的可惜。价格并不是人生的唯一,人生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叫做价值。”

若水,为匮乏的那半个世界努力

2007年,王文华与趋势科技的张明正创办了一家公司――“若水”。这是一家投资公益事业的公司。王文华和张明正成立一笔基金然后去投资企业,用企业运营的模式达到公益的效果。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公益并不只有传统的捐钱、赞助等方式。

“若水”公司的门口,没有招牌,只有半杯水。王文华说,“这半杯水提醒我们要永远为那空的半杯而努力”。对于自己的人生,王文华充满感恩,他觉得自己和张明正都是幸运的一群人,因为得到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实践自己的梦想去启发别人。“去启发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特权。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意识到自己有这半杯水,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我们希望在喝这半杯水的时候,提醒自己永远为那匮乏的半个世界努力。”王文华动情地说。

如今,“若水”已成立三年,它一直在两个方面上做努力。成立之后,“若水”本打算投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但后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投资让这个组织转型成为一家社会企业。这个公益组织原本做的事情是为身心残障的朋友介绍一份工作。王文华解释说,“很多残疾的朋友其实都具有工作的能力,但是因为身体的缺陷很难找到工作,而想要雇佣他们的企业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若水’希望这个组织通过转型之后可以做中介的工作,专门介绍工作给残障人士。”除此之外,“若水”又投资把木材变成煤炭替代品的公司,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替代品减少二氧化碳的产出,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努力。

标签,是别人认识你的方式

不知从何时起,“标签”成了我们认识名人的方式。在王文华的身上,贴着“爱情专家”、“两性专家”、“职场激励作家”、“职场激励讲师”等等标签。贴上标签容易,撕下标签就很难。可是,王文华并不讨厌被“贴标签”。

“我反而喜欢别人给我贴很多张标签”,王文华的说法让我有些意外。“当初《蛋白质女孩》的时候,我被贴上‘爱情专家’的标签。这没什么不好啊,这是别人认识你的方式,就好像王文华这个名字。后来我写励志书、创业做培训,人家又给我贴上第二个第三个标签,我觉得这些都很好。只是我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有很多张标签而不是只有一张标签,而且在每一张标签上都能不负所托。”

每一张标签,都是王文华职业生涯变化的一次见证,他总是能适时地在“人生需要变化”的时候做出转变。他从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还是得重申我的人生目标――启发人,被启发――至于用什么形式我的确是没有设限。我写作、做广播、创办梦想学校、做企业培训、电视节目等等,这些形式都没有关系,但是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形式随着新的机会来临会呈现成很多方式,对于这些方式我都会去尝试。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有些有效,有些无效,从中我就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那个目标永远在那里。”

保鲜,是一个动作

身为五年级生,王文华身上却没有中年男人的世故和商业气,反而像一名大学生。我问王文华是如何“保鲜”的?他毫不吝啬地大大称赞“这个形容太好了” 。

在王文华的理解里,“保鲜”是一个动作,也是心里的相信。

这个动作,就像篮球比赛里教练在场边喊的“暂停”。他建议大家要懂得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觉得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在觉得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的时候……勇敢地让自己停下脚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2005年,我觉得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就对自己喊了暂停。去旅行,学习了一年时间。这是人生中大的暂停,日常生活里可以有很多小的暂停。比如两个人吵架,我会跟对方说‘暂停’然后再约个时间重新对话。当负面情绪来的时候,离开现场,等到事过境迁时,你会发现有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如果当初我没有‘开除’自己,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工作十年都没有休息,我是一个十年的食物。试想一下,一个东西放在冰箱里十年,你敢吃吗?‘开除’自己之后,我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爬山、骑脚踏车等等。”户外运动为在职场打拼十年的疲惫身体带来了新鲜的养料,王文华变得年轻起来。

而来自心里的相信,王文华说要感谢老天爷和老太爷――他的父亲。“父母的教育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在价值观上。他们让我树立了一些很简单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听起来可能很八股,比如诚实、善良、为别人着想、时时刻刻努力去追求你的梦想,等等。可是就是这么简单,而我也真的相信,并用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这些价值。如果说一套房子有一个钢筋的话,这些就是我人生的钢筋。也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就少了很多怀疑和焦虑,就不会愁容满面。”

自在,是最大的幸福

在王文华现在的人生字典里,他将幸福的标准定位为“自在”。听上去很简单,可是却很难做到的两个字。

“它是人生中最简单的状态。你看婴儿刚出来的状态多么自在,他没穿衣服光屁股就在那边哭,根本不怕你看他。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要回到自在的状态越来越难。我觉得那是人生真正的快乐,一个自在的人会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说到这,王文华叹了口气,诚恳地说,“莹莹,这个状态我也还没办法做到,我也还在学习之中。”

那快乐呢?

王文华信手拈来的三件让他觉得快乐的事情是:能够爬山;能够跟喜欢的朋友一起聊天;能够晚上吹冷气睡觉。我揶揄他,“吹冷气睡觉算什么快乐啊?这个快乐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每天都能够满足啊。”他还是一脸诚恳,“当然算啊。可是你知道吗?到头来就是这些最平凡的事情让我觉得最快乐。”

上一篇:四川文艺出版社:用心出版 荟萃精华 下一篇:《故乡》封面“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