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5-22 12:02:13

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构成及施工方法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对混合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构这两种主要的工程结构主体的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了城市建筑的主体,这对施工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对工程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做好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重大。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进行探究。

一、砖混结构

按照施工的先后次序,把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分为下列几个工序:基础顶面抄平、放线及立皮数杆立门框摆砖样砌筑第一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墙底弹线(地面上500mm水平线)立窗框搭脚手架砌筑第二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及门窗洞口的预制过梁)墙顶弹线(楼板下l00mm水平线)及抹找平层吊出里脚手架安装楼板及阳台板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及灌缝(以上各楼层重复从砌筑第一施工层砖墙到灌屋面板板缝止)砌女儿墙及烟囱、风道出口等。如果每层或某一楼层墙顶有圈梁,在完成第二施工层砖墙的施工后可以插入:安装圈梁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水暖、电的工种则应该配合穿行,比如说电线的立管、水平管要在砌砖时就需要配合埋设。一般在基础施工阶段,都会有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回填,而受到场地的限制。同时,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会需要大量的材料及半成品,诸如砖、楼板、楼梯、过梁、门窗框此类。因此,可以在施工后期,依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有效组织大型机械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有序进场。如果在垂直运输机械上选用塔式起重机,那么应该在起重机安装完成后,再组织材料和半成品有序进场。

二、现浇混凝土结构

在结构构件的设计位置进行构件的制作,这是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就是在现场的设计位置,把基础、柱、梁、楼板等构件,依次浇筑成为整体的结构。一直以来此种方式在多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其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下文将就主要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2.1 模板工程

使混凝土具有结构构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模型称为模板系统。其由两部分所组成:直接与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和保持模板形状与位置、并承受模板与混凝土荷载的支架。因为其工程量大,对整个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劳动力与材料的消耗、工程费用和施工工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墙、柱模板的安装底面应找平,画出模板边线是在模板安装前就必须要完成的工序。如果梁和板的模板的支柱,是支承在土地面上的,那就应该对地面进行预整平夯实,在支柱底部垫上垫板,保证各支柱之间有拉杆拉结。上下层的模板支柱应安装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当模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钢筋的安装,接着是混凝土的浇筑,只有等到所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以进行模板的拆除。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拆模程序逐步进行。如果是不承重的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就可以进行拆除;而如果是承重模板,就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下列数值时,才可拆除:当板的跨度在小于等于2m时不低于50%,2m以上至8m时不低于75%;当梁的跨度小于等于8m时不低于75%,大于8m时不低于100%;当悬臂梁、悬臂板不低于100%。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资料和构造大样图,进行模板设计及翻样;做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质量;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作好测量放线工作。如标高,中心轴线、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浇捣砼的顶面标高等;合理地选择模板的安装顺序,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模板应自下而上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使模板完全就位,待校正后方可进行固定;模板的支柱,应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支柱必须座落在坚实的基土和承载体上(楼面上);模板安装应注意解决工序之间的矛盾,并应互相配合,创造施工条件。模板安装应与钢筋绑扎、各种管线安装密切配合。对预埋管线和预埋件,应在模板的相应部位画出位置线,并作好标记,然后将预埋的管件按照设计位置进行装配,并加以固定;对于跨度≥4m的梁应在其模板跨中起拱,起拱为全跨度的0.1%~0.3%。模板设计应便于安装和拆除,卡具要工具化。模板的强度是保

证结构安全的关键。所以,对于有梁板结构的模板,梁底模应“帮包底”。这样,能不拆梁模底板和支柱的情况下,先拆除梁侧板及平板模板。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缝必须严密,柱下部应提早用1:2水泥砂浆找平,保证柱根部不漏浆。

2.2 钢筋工程

按照直径的大小钢筋可分为钢筋和钢丝。细钢筋的直径为6 ~12mm,因为其常卷成圆盘状,所以也叫盘条或盘圆。中粗钢筋的直径为12~22mm,粗钢筋的直径大于22mm,其长度一般为6~12m。钢筋的加工通常都是在车间进行,主要工序包括冷拔、冷拉、接长、调直、剪切、弯曲、绑扎或焊接成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等工序。在进行钢筋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证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绑扎时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绑扎的牢固。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这段范围内(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中控制在25%以内,在受压区中控制在50%以内。绑扎接头的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要控制在钢筋直径的10倍以内。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在钢筋安装或现场绑扎时,必须要考虑模板安装;如果是柱钢筋,那就必须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绑扎;如果是梁的钢筋,则通常是在梁模板安装好后,再在模板上方扎好,进而放人模板内;如果是高大的梁,应该留出一面侧模不装,等到在模板内扎好钢筋后,再安装侧模;如果是楼板钢筋,就要在楼板模板安装后再进行绑扎。钢筋在混凝土中应有一定的保护层。工地常用预制

的水泥砂浆块垫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注意不能将楼板或雨篷等的面层钢筋踩低,防止质量出现问题。通常来说,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必须要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同时也必须要做好记录。

总之,要做好建筑主体的结构施工,就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在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技术,保证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的质量。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不断飞跃的今天,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显得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海亮. 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实践[J]. 科技与企业,2012,(7).

[2]皮翔.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 民营科技,2012,(2).

[3]赖国忠.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探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8).

上一篇: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