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体育特长生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5-22 11:35:04

浅议高中体育特长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自信心的因素有多种,研究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自信心的对策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 体育特长生 自信心 培养

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体育自信心是个体获得成功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特殊性,学生自信心的强弱很容易在教学中表现出来,这为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体育课对自信心的影响

1.自信心认知

从医学角度讲,中学生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在此基础上,自信心就好比神经系统的动力源,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生活懒散,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系统功能差,缺乏自信,导致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思维的正常进行。

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情感

多年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具备良好自信心的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判断是阳光的,而且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增进剂。比如,同样一件事,有自信心的同学完成后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自信力会在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得到释放,特别能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3.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信能够增强意志,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契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自信心的因素

1.个人成功的经历

自信心的强度与一个人以往的成功率成正相关。有关材料表明,高中体育特长生对以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设定的目标成功率越高,期望值就越大,自信心就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就越低,自信心就削弱。

2.他人的态度

一般来说,教师对某生的期望值和信任的程度越高,则会增加这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因为教师对个体信任度和期望值一般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认识基础上的。反之,教师对某生的期望值和信任度越低,则会削弱这个学生的自信心。

3.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发育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可从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明显反映出来。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越好,身体素质越强,体育活动的表现力就越充分,自信心也就越强。否则,就会降低体育的自信心。

4.自我判断与评价

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自信心的确立与对自己的运动结果进行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密切相关。对一定期限内将要完成的任务分析、判断准确,对自我的能力评价适当,就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反之,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自信心。

二、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自信心的对策

1.让学生明确体育自信心的含义及价值

运动信心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运动信心模型”表明,个体在竞技运动中获得成功的能力取决于信念或确信的程度,这种确信的程度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体育的潜力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要想挖掘出来,就必须结合实际,增强自信,不断由一种自信向更高的自信目标迈进。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根据任务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2.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兴趣,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时,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四个基本成分中的成功表现:成功―肯定期望―自信提高―成功,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可控、个体化、易操作的学习目标,寻找能使学生成功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3.教育学生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点、时间、目标的确定是否恰当。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生理发育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决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怀疑或否定全部,更不能因为有一定的优势而没有奋斗的目标。

4.用教师的关怀为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的热情期待和关怀对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学生的自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除了正面引导、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外,也需要对学生亲切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自信心。

5.通过设置情境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学生的自信和受挫是一对矛盾,有时候学生受挫会使自信心受到影响而被削弱,但有时候学生反而会通过耐挫力的提高变得更加自信。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克服所面临的困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6.通过暗示训练让学生建立自信

暗示训练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动作、神气等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与动作有关的暗示.二是鼓励暗示,这种暗示指教师用鼓励学生更加努力的语言。三是非语言暗示,指在学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教师用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提示学生,使学生建立和提高完成动作的效能。以上三种暗示的方法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运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及教学内容选择运用。

上一篇:老师是势利眼吗? 下一篇: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如何提高训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