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制教学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05-22 11:21:06

财务管制教学问题与策略

1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简单分析

1.1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其特色

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教师10名,现有师资中有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计划。团队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已达到80%,一半具有博士学位,且均毕业于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山西财经大学等国内专业名校。自2000年较早获批会计学硕士学位点(下设财务管理研究方向)并相继成功获批“财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下设)、财务管理硕士以及会计专业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MV)、MBA等专业学位点以来,得益于踏实奋进的职业精神和与时俱进、多层次协调推进的专业建设理念,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已逐步成长为一支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且富有创新理念的知名教学团队,在其支撑之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日益突出,相继主持和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8项)等重要科研课题20余项,多项成果荣获自治区、兵团及农业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已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以及《财贸经济》、《南开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CSSCI来源期刊收录40余篇,在疆内乃至全国公司财务学界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多年来,石河子大学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新疆及兵团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会计、审计、农垦企业财务管理等重要问题开展多元系统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了教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专业定位清晰、课程体系合理、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服务优良的崭新发展局面。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顺利被评为新疆兵团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研究》被评为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得益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两大专业的有效互动和共同努力,两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早在1998年即被评为兵团重点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和《审计学》均已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而《会计信息系统》更被遴选为部级精品课程(2010年);2008年又成功中标“高级应用型财务与会计人才(CPA)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教学效果显著,教育质量广受业界好评。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与我校工商管理系合作申报并成功中标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这为本专业师生在更大更好的平台上进行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契机。这些成果标志着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及其科学研究已经走在了新疆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始终强调和重视专业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依托学院的部级“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已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鉴证”的一体化实验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会计”学科的完整性、层次性、程序性和职业性;同时,在实践空间上充分拓展和利用本市及本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实践教学手段的计算机网络化,并利用其将(单一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处理向ERP扩展。近年来,由财务管理专业师生主要参与的ERP沙盘俱乐部和社团代表队,相继在“金蝶杯”全国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五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新疆赛区对抗赛”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新疆赛区对抗赛”中获二等奖,甚至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决策管理大赛”中还获得全国总冠军的最好成绩。这是学校始终重视财务和会计学等应用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集中体现。

1.2学科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业发展水平与其所在学科建设休戚相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受所处地域偏远之局限及其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的缺陷,石河子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科尚缺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及其带领的一流师资队伍,对于专业领军人才和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和保障计划;(2)受制于非常有限的财政经费以及相对狭窄的增收或创收渠道,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仍然较少,师生对外交流的机会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3)学科专业实力虽有较大进步,但其整体竞争力仍然不够突出,重点学科对于社会的贡献力度尚未充分体现,与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的专业学科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4)与校外政府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联系仍然不够充分,尚未建立起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和共赢机制;(5)校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关系;(6)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的学科或学院布局(经管学院与商学院分设)尚未理顺,这显著影响着师资及专业的优化整合,制约了整体竞争力。随着新时期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尤其是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亟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予以针对性完善和解决。例如,除传统优势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外,2004年以来,我校财务与会计学科的优势也开始日益凸显,依托高层次人才优势以及对专业实践的持续重视,会计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尤其是实务技能)特别是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技能、学术水平、就业层次等方面均已获得大幅度提升。这可以从武书连教授的《中国大学评价》的“分专业排名”等研究成果看出来:2008年,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已有三个专业进入全国第一阵营(A类),分别是排名第9的农业经济管理、排名第13的统计学专业以及排名第27位的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会计学专业的背景下,石河子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能够进入A类第一阵营(全国共27个)已属十分难得,但我校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国内排名却始终未进入全国前100名,这无疑受制于其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对滞后。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对策及建议

2.1改革导向

2.1.1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据此,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应该表述为: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拥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管理基本素养以及财务理论与实践技能,能较好地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经营战略所需的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2.1.2实现从技能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化。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对专业、职业需求的规模扩大过程,更重要的是要适应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环境的变化,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教育需要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互动。要实现从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复合型、应用性、适用性人才的教育培养。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就是要真正做到“宽基础、淡专业、重素质”。所谓“宽基础”,就是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复合型人才教育,要使本科毕业生有全面扎实的基本功,既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又有一定的专业广度,能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所谓“淡专业”,就是要树立为社会各行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全新观念,改变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过细的状况。所谓“重素质”,就是要求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研究创新的潜能。

2.1.3充分利用好理工科突出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的独特背景和已有优势。21世纪的经济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含量比重提高、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经济。这对我国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人才的高等教育即将并已经产生重大影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财务管理专业中信息技术,基础和数学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不断革新,因为现代财务管理已经日益凸显出注重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数学模型的两大特征。而一般工科院校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数学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一般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所具有的办学比较优势,莫过于它自身厚重的工科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对于这种积淀,在为财务管理专业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利用。在尽可能压缩、控制教学总时数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具有工科通用基础知识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如工程技术基础、工业概论、计算机系列课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子商务、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等,使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就有一定的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因此,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的独特背景,使得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具有工、经、管、文、法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特色。石河子大学属于理工科较为突出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以及金融、会计等相关专业,自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学科基础优势,故要充分利用好已有优势,为其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是财务管理、会计以及金融等专业的纵深发展和体系化建设服务。

2.2整合专业课程体系,逐步转变“教与学”模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会计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学生缺乏自律学习能力时收效甚微;对于由浅到深引入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上,若老师不能划分清楚授课层次和传授知识内容和技能的程度,不同老师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甚至研究生的授课内容重复度大,学生通过听课获取知识甚少;以“学习辅导”和“课程论文”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在老师缺乏责任心时可能会流于形式等等。在探索我国大学会计专业尤其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之时,总结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更为有效地弥补或缩短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显著差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革新和系统性完善。

2.2.1系统整合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避免过度“专业化”。会计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其专业性是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服务的,须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和掌握会计知识,才能提升会计专业的价值。为此,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架构,将相近学科-如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即“大会计”或“大财务”学科,既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却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经济生活大背景中学习和掌握财务知识。为此应该,(1)在大学低年级,专业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及了解,开设课程时,要把本专业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联,片面强调其专业性;(2)在大学高年级,专业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专业课程的开设不要过分追求细化专业以适应某一岗位,而要把专业课程与各种统计方法、数学模型等现代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生教育提供自学的基础和能力。

2.2.2逐步实现“教师课堂讲授”向“学生自学体验”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我国设有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的课时一般为54或72课时,有的甚至长达108课时。但随着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更新,这样长的学时仍不能充分满足“灌输知识”的需要,而账务处理、会计稽核、财务报表分析等技术也都需老师手把手传教。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势必加重老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也局限于记忆而不会运用,当其走向工作岗位时仍要从头学起,自学和应用能力的缺乏显然难以适合雇主需要。为改变这种局面,可借鉴英美大学的“学生自学体验”(采用“课堂圆桌会议”、“课程论文”和“小组作业”等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及重点难点,其余时间重在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2.2.3学习过程要逐渐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在专业教育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角,需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启示、引导和辅助的作用:(1)老师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如在讲授本专业某一专门问题之前,应事先了解和阅读许多与此专题相关的文献,并把文献列表传给学生并要求课前阅读,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陈述和讨论,并指导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进而证明或深化该专题。(2)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老师在讲授会计准则时,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该会计准则条文,而要告诉其该准则产生的背景、学界的不同观点及其影响以及可能的新变化等,引导学生自我判断在什么情况或环境下应当如何相机处理,尽早培育其职业判断能力;在学生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上,最好要有对相关主题研究现状进行批判性评价的内容等。(3)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掌握自主学习、自主获取资料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对学生如何选择研究话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布局谋篇)、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如何运用相关文献、如何得出研究结论与启示等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2.3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结构

2.3.1精简专业课程设置,适量增加基础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由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课程模块组成,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是财经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包括政治经济学)、英语、法律基础及高等数学、职业生涯规划、体育等必修课程和计算机类、外语类和人文素质基础类(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文艺欣赏、世界人文概揽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不仅要承前(与高中课程衔接),而且要继后(为后续课程奠基),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求知欲,训练其逻辑思维以及缜密分析、推理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增强科学兴趣。学科基础模块涉及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财政与税收、市场营销学、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运筹学以及会计学、公司理财等必修课程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如公共关系、企业战略、组织行为、领导科学、跨国经营、经济控制论等)。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方向,故应充分体现点(专业方向)面(宽口径)结合的特点,课程设置应有超前性并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新的培养目标能否充分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类课程的设置框架及其内容结构的变化。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涉及成本管理、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经济分析、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等必修课程和资产评估学、税务筹划、经济预测与决策、投资学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集中体现着财务管理的专业特征,故要“新”(内容新颖)、“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全”(信息量充分)、“前”(适当前瞻),既要借鉴国外财务理论的新进展,又要注重与我国经济实际的有机结合。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各模块中的选修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补充、拓展与完善,是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所必需的知识,还应根据我国及地区社会发展实际而予以适时调整。

2.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教学课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通过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在课时计划上,力求务实,参照国外的素质教育经验模式,公共基础类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40%~50%,专业课时约占总学时的10%~15%,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拓荒”时间,财务管理研究及实务人员必须具备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开辟研究新领域的本领,这本身就是一项“拓荒工作”。此外,知识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质量,高质量的知识在于其应用价值和创造性,只有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

2.3.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务技能培养。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应学会将财务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以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问题,并能从实践中总结和获取新知识。通过实践可以检验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而,在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注意各实践环节内容的有机衔接。专业实践可包括财务模拟实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外文文献翻译解读、财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等。从实践环节的顺序安排来看,在财务实践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先修之后,可先安排校内的财务模拟实验,然后在企业等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这两个环节可安排在第六学期。外文文献(包括研究论文、成文规则等)的翻译解读可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是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培养学生查阅和掌握外文文献的能力,也为其日后的工作实践和业务拓展奠定基础。财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可穿插在上述实践环节当中,并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完成。这样的专业实践安排有利于循序推进学生的财务实践知识和职业认知,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全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4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2.4.1专业课程教学还应注重和突出“管理内涵”。我国学术界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大体可分三种视角:即会计学界的“会计视角”、金融学界的“金融视角”以及企业管理学界的“管理视角”。过去的教学体制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导致传统教学更重视前二者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内涵”,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应十分重视“管理视角”,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竞争优势、营销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渗透到现代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之中。

2.4.2注重启发式、研究型及案例教学。财务管理专业面对的是企业组织复杂多变的财务活动,为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其财务管理的需要,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和突出案例教学、启发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重点介绍财务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后着重通过典型的案例(来自于组织实际)进行对比、分析和研讨,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若条件许可,可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和深化合作共赢关系,鼓励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适时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予以整理、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自主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应该说,石河子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努力,系里将诸多理论性和前沿性较强的本科生课程改设为专题讲解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国际财务管理专题》、《财务理论专题》、《会计专题》、《会计职业道德》等专题课程,将原来一人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多人参与、广开话题的授课形式,充分兼顾了启发式、研究型及案例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既缓解了单个教师的教学压力,又给予了教师进行多学科学术研讨和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实践的动力。与其相呼应,系里还定期举办“会计与公司治理论坛”,组织和邀请教师、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经验。“ERP沙盘俱乐部”多次斩获全国性大奖以及诸多研究成果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的公开发表充分表明,这样的改革创新正在造就着质量。

2.4.3继续加强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版教材和专著,紧跟国内外经济动态及其研究趋势。其次,要适时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能够反映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前沿的外文原版教材,积极参与或自主改编、翻译一些最新的经典教材,以奠定其广泛接触和阅读国内外先进经验、思想及理念方法的能力。此外,要鼓励选用名家教材或专著以及国家重点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和教指委推荐的高水平教材。为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行,还应该继续依托和发挥石河子大学已有的部级“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企合作”的显著优势,同时进一步建设和扩展新的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和更为多元的财务管理实习基地。尽管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及其实验项目开发难度较大,但国内外经验及其实施效果均表明,这样的投入必不可少且收效必日趋显著。校企合作的形式还应予以拓展创新,应该进一步强化那些已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如大学所在石河子市的特变电工、天业集团等,不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还要以项目依托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的研发合作,这对于纵深巩固校企合作关系、持续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革新等更大方面,均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昊旻 杨兴全 单位:石河子大学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必要性综述 下一篇:探究公司财务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