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2 11:05:52

蒙城县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主要介绍了蒙城县玉米产量提高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秸秆还田、科学播种、查苗补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供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问题;高产;栽培技术;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50-01

夏玉米是蒙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呈现面积增加、产量提高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的单产水平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阻碍了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解决生产难题,进一步发挥玉米增产潜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秋粮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显重要。

1 存在的问题

1.1 灾害发生频繁

苗期的涝渍、花粒期的高温热害、后期的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2 病虫害发生偏重

茎腐病、锈病、粘虫、地老虎、穗期螟虫、蚜虫等病虫害呈加重发生,尤其是2015年的锈病大发生,对播种偏晚,不抗锈病的玉米地块造成严重损失。

1.3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农田配套工程投入少,农田水利发展滞后,欠账太多,田间工程不配套,原有的大型灌溉设施遭到毁坏。主要河流、纵横交错的大中沟缺少节制闸,只能排水不能蓄水,造成水源流失,地上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灌水方式落后,灌溉机械少,机井数量少,干旱年份尤其是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无法开展有效灌溉。

1.4 关键技术落实不到位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品种选用。市场品种多、乱、杂,很难判断某个品种的好与坏。二是种子质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出苗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最终影响产量。三是土壤肥力。地力基础差、施肥不科学,一炮轰、氮磷钾配比失调、重氮轻磷钾,忽视有机肥和微肥的施用。四是播种问题。播种方式、土壤墒情、播期、播量、株距、行距、播深等不合理。五是田管措施。管理粗放、靠天吃饭、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对路,重治不重防。六是机械化水平。机械质量不过关,播种质量差,收获脱皮不净、果穗损失率高,灭茬效果不理想,缺乏大马力多功能机械及小麦玉米兼用型播种机。七是收获偏早。生产上,农民习惯在开花授粉后第40~45天苞叶变白开始收获(9月18―20日)。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品种选用以推广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并兼顾利于机械化作业为原则。半紧凑型品种为登海605、蠡玉16、美豫5号、苏玉29、联创808等;紧凑型品种为安农591、皖玉17、郑单958等。

2.2 秸秆还田

在小麦机械收获时,控茬20 cm以下,秸秆粉碎或切碎后的长度不大于10 cm,将秸秆覆盖还田后,再机械板茬播种玉米。还田的方式:一是在小麦收获时,在收割机上安装切抛装置,一次完成收割、粉碎、抛撒等工序,然后进行板茬播种玉米;二是不加切抛装置的收割机收小麦后,在播种时人工将秸秆移到播种行间或用灭茬机粉碎秸秆,然后进行机械板茬播种玉米。

2.3 科学播种

播种时间为6月上中旬,在上茬小麦机械收获后进行免耕板茬播种。选购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种子要求包衣,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指标。种子芽率尽量大于90%,种子大小要一致。如播种时墒情不足,有条件地区要先造墒后播种或播后及时浇水。一般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3~5cm为宜。要求播种深浅一致,群体整齐[1]。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密度。根据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广玉米等行距播种,一般行距要求60 cm,便于机械收获。紧凑型玉米品种,株距调整为22~25 cm,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实收株数6.75万株/hm2左右。半紧凑型品种株距25~28 cm,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实收株数6.00万株/hm2左右。

2.4 查苗补缺

应及时查苗补苗,在幼苗4~5片叶龄前,于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补苗,或用早熟品种催芽后补种。玉米3~4叶时及时间苗,5~6叶定苗,选留大小一致的健苗,拔除圆秆苗、病苗、小苗、弱苗[2]。

2.5 田间管理

苗期施速效氮肥碳酸氢铵75~150 kg/hm2,穴施于植株附近,追施后及时松土。穗期应及时除去分蘖,有利主茎生长[3]。花粒期及时去雄和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基肥施纯N 270~33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90~105 kg/hm2,折合一般肥料尿素600~675 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或45%复合肥600~750 kg/hm2+尿素375~450 kg/hm2,在缺锌地块施ZnSO4 15.0~22.5 kg/hm2。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1/2底施、1/2追施。播种时施入的基肥应做到肥、种分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0~11片展开叶)追施尿素300~375 kg/hm2。在玉米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喷雾,隔7~10 d再喷雾1次,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时喷施,对于出现脱肥早衰的地块,可加入尿素7.5 kg/hm2进行混合喷施[4]。

玉米苗期显著特点是耐旱怕涝,一般不需浇水,但遇涝应及时排水。穗期、花粒期如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溉;如降雨过多,或田间渍水,应注意做好排水。

2.6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茎腐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及玉米螟、蚜虫等。对于出现病害的玉米田,选用对路药剂,如农用链霉素、络氨铜、三唑酮、多菌灵等,每7 d喷药1次,共施2~3次药。及时清除田边、畦埂、地头杂草,消灭蚜虫、飞虱、玉米蓟马、地老虎、棉铃虫、粘虫、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害虫。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3%甲维盐、50%吡蚜酮、48%毒死蜱、50%辛硫磷等对路药剂进行及时防治,避免病虫发生与危害。防治玉米螟,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喷施40%辛硫磷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5.7%甲维盐或Bt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以杀死低龄幼虫,或采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蚜虫可选吡虫啉、吡蚜酮等进行防治。

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在玉米五叶期(杂草二至四叶期)以前,用4%烟嘧磺隆1 500 mL/hm2或10%硝磺草酮1 50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上述2种除草剂任选1种,加入48%莠去津粉剂1.5 kg/hm2,可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玉米拔节后,行间用20%克无踪2 250 mL/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定向喷雾,注意药液不可触及叶片和茎秆。

2.7 适期收获

在玉米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乳线基本消失,籽粒基部黑层出现时(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采用复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

3 参考文献

[1] 唐进会.平山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9):11.

[2] 王永美.临沂市夏玉米免耕机械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9):174-176.

[3] 吕厚军.宁陵县夏玉米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31(5):15-16.

[4] 陈莉,李瑜玲.夏玉米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1):79-80.

上一篇:浅谈水泥企业文化的作用 下一篇:度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