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22 08:59:13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程员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也是这样。新课的导入如同影视剧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提示内容、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作用。因此,富有启发性的新课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趣味实验关键在于趣味。

例如:在学习燃烧及其条件时,笔者首先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是可燃物在水中的燃烧。就燃烧本身很平常,很普遍,没有什么新奇,但物质在水中的燃烧不多见,所以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接着笔者介绍了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及工具(组装好制取氧气的装置及导气管,500mL烧杯,干净的铜片,白磷、红磷、开水等),实验开始,先在烧杯中放入400mL开水,再用镊子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烧杯中的开水内,观察,无任何现象,再分别取红磷和白磷各少许分开放在铜片上,并将铜片放在装有开水的烧杯上,观察一段时间,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第三步,将制取的氧气通过导气管通入烧杯水中白磷的上方,就会看见开水中的白磷马上燃烧起来,明亮的火光使学生的热情达到了极点,紧接着笔者提出了燃烧及其条件的一些问题,学生很快就有了正确的答案。在学生情绪最佳、兴趣最浓时,对引入的概念、要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

二、利用趣味实验,攻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学生控制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以求攻克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NaOH的化学性质这一节中,NaOH与酸性氧化物CO2的化学反应实验,如果在NaOH溶液中通人CO2,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书中也没有演示实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讲解没有说服力,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实验: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了CO2,用带导气管的胶塞塞紧烧瓶口,并在伸入烧瓶的导气管一端,事先绑好一个气球。当拔开胶塞倒入浓NaOH溶液后,立即塞紧胶塞并震荡,奇迹出现了:气球迅速膨胀变大。为什么呢?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谁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甲站起来说:“外界的大气压大于瓶中的大气压,所以气球胀大。”学生乙马上说:“他说的不太全面,是因为瓶内的CO2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瓶中的气压减小,这时外界的气体进入导气管使扎在导气管头的气球胀大。”双方的回答使笔者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体现,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笔者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更全面。利用这一趣味实验,使这一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变得直观、形象,使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三、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采取对学习态度端正、上课积极思维、发言的学生“奖励一个趣味实验”的方法激励学生学好化学。由于实验有趣,学生的兴趣很浓,上台演示也没有心理压力,动手操作麻利,实验基本成功。比如:根据木炭的可燃性,学生自己设计了“小木炭跳舞”的趣味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的原理设计了“捉迷藏”的趣味实验,学生现场演示,获得成功。

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多挖掘,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科学、易做的趣味化学实验,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上一篇:浅谈学校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下一篇: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