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用户安全与隐私保护协议研究

时间:2022-05-22 01:50:32

RFID系统用户安全与隐私保护协议研究

摘要:目前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在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攻击方式的基础上对现有RFID系统

>>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基于Android的隐私数据安全保护系统研究与实现 谁来保护用户隐私 射频识别的安全性与隐私 概念\协议及系统结构 关于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安全保护相关建议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关于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研究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用户兴趣模型中隐私保护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隐私安全与强制信息对移动服务用户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研究 新媒体时代用户隐私的保护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保护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 大数据安全挑战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设计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探究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惠越超.低成本射频识别系统安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 JIN Hong-ying,TIAN Min.Research on Security Issues of RFID Technology in IOT[C].CITCS2012: Lanzhou, Gansu,China,2012.

[4] 王良民,茅冬梅,梁军.基于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技术[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

[5] 廖志鹏,黄俊,雷杏.基于RFID超低功耗射频标签的研究与实现[J].压电与声光,2012,34(6).

[6] 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 米志强,杨署.RFID安全策略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3(5).

[8] 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 赵军辉.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 高超.RFID通信软件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11] 李洪旭,刘宇红.DES算法在RFID安全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12(12).

[12] 胡婕.RFID安全认证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1.

[13] 张成海,张铎.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EPC)[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4] 物联网[EB/OL].(2010-12)..

上一篇:浅析基于轻量级J2EE框架的RBAC模块的设计 下一篇:医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