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05-21 04:26:21

关于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砌体结构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不仅影响墙体功能的有效实现,而且会危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本文主要从房屋建筑中温差裂缝和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两方面原因出发,深入分析研究了预防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房屋; 建筑; 砖混结构; 墙体; 开裂; 原因;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原因分析

1、温差引起墙体开裂。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便被拉裂。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外墙)和垂直裂缝。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屋顶保温情况、室内外温差和施工质量有关,如砌体砂浆标号太低,在以往的设计中只考虑砌体的抗压强度,砂浆标号越到上层越低。另外,当房屋越高,温度变化时变形越大,墙体开裂情况越严重。

2、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当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处于不均匀地基、软土地基或承受不均匀荷载时,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基础不均匀沉降发生后,建筑物会发生相应的整体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能发展在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墙体产生下宽上窄的竖缝。在端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及水平包角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

二、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分析

1、控制温差引起的墙体开裂。①调整好温度伸缩缝间距。屋面圈梁伸缩缝的间距不宜超过30m,现浇整体式钢筋砼屋面板,一般每隔6m左右粗设置柔性分格缝;在预制屋面板的板端、板边圈梁、墙体之间,留出相应的伸缩缝,让砼构件自由伸缩。其实,我们应该采用规范限值,按建筑物所在的地域气候条件、结构设计措施、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建筑物的材料综合考虑如何设缝的问题,单纯设置伸缩缝是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的。②设置控制缝。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面、楼面、墙体或其它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控制缝的设置如: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等。另外,要注意控制缝的间距: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③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可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砼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板断梁不断);将现浇挑檐改为预制。④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另外,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⑤增强顶层砌体抗裂能力。如在顶层端部1~2个开间砌体水平灰缝内,设适量的通长钢筋;在非抗震设防地区,外墙转角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并增强与墙体的拉结;减少顶层端部墙上六窗口宽度,加大顶层窗间墙及边垛的宽度。

2、控制基础不均匀引起的墙体开裂。①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以便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②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建筑的体型是指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形式。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在其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地基土中应力重叠,沉降往往大于其他部位,易产生裂缝,而且当平面形状复杂时,建筑物内还会因扭曲而产生附加应力。立面高差悬殊的建筑物,在高度突变处,会因荷载差异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对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简单的平面形式,可减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③控制好建筑结构的自重。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因此,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形式,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④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合理布置承重墙,设计时应尽量将纵墙拉通,避免断开和转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将内外纵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刚度的整体,以提高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砖混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显著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不宜在砖墙上开过大的洞,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底层如窗洞过大,窗台下墙体易产生反向弯曲而出现裂缝;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物,或以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砼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较重的单元,后建荷载较轻的单元;埋置较深的基础先施工,易受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房屋后施工,以减少房屋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宜逐步均匀地增加。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做好排水处理,完工后建筑物四周做好散水坡及排水地沟,避免地表水浸泡基础而引起局部下沉。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砖混结构房屋因其造价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砖砌体的强度较小,结构自重大,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外观,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同时墙体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总之,引发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因素较多,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质量,选用材料得当,建筑物的裂缝还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的。

上一篇:瓷砖石材墙面泛碱的成因及防治 下一篇: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