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实验的几点改进意见

时间:2022-05-21 02:17:23

关于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实验的几点改进意见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安排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呼吸”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两组实验,一组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的是二氧化碳,一组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中要消耗氧。通过验证为进一步探究呼吸的本质打下基础。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原书本上的实验原材料的使用和部分装置的使用不够完善、严密。特别是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不能排除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装置合理、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验演示对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是至关重要的。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一节中,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我认为其实验材料的选择更加合理,实验装置更加完善,效果更加准确、明显。

实验所需器材:塑料袋、橡皮管、玻璃管、澄清的石灰水、黄豆、广口瓶、火柴、蜡烛、试管、20%的NaOH溶液。

一、实验材料的改进

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新鲜的绿色植物叶子。

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处于萌发时期,呼吸作用强,吸氧量大,用它做实验材料受限制因素少,当天准备实验即可。

二、实验装置的改进

按照图1装置,整个装置不漏气,而且容易操作。而课本上只用橡胶管要么扎不紧,容易漏气,要么扎得太紧,又不利于把塑料袋中的气体排入到试管或锥形瓶中。本装置运用玻璃管和橡胶管相结合增加气密性,效果明显。2~3小时后,打开夹子,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同时用未装大豆种子的上述装置做对比实验,观察到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袋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了,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在实验中用试管代替锥形瓶存放澄清的石灰水,效果更加明显。

按照图2装置,另用广口瓶装浸泡过的种子,过2~3小时,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中(同时用装有煮熟的大豆种子的上述装置做对比实验,看蜡烛是否火焰有变化),蜡烛熄灭或火焰变小,说明氧气含量降低了,证明呼吸作用吸入了氧。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灭火作用,为了排除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在原书本装置中我用20%的NaOH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学生误以为是二氧化碳变多,使得蜡烛熄灭或火焰变小的,从而减少学生的疑惑。

自我评价:通过本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装置更加完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得当,同时解决了学生在试验中提出的疑问。通过本实验进行的对比、分析、综合,可以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上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浅谈市政排水网络系统 下一篇:重庆地区国有企业举办技工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