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酿佳文

时间:2022-05-21 12:34:17

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又贵在进行合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仅仅拘泥于写“实”,而不擅长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只要虚构得合情合理,虚构的内容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虚构是有益无害的。

作文的真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真实,一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所区别的,材料的虚假是虚构,表情达意的虚假则是虚伪。所以,我们在虚构时要注意表情达意的真实,而表情达意的关键在于讲真话。巴金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文章是抒写性灵之物,主要就在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精神活动展示出来,与别人交流,不真实即失去了交流的基础,因此,这表的“情”、达的“意”绝对假不得,而虚构与表情达意的真实并不矛盾。虚构的材料也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我们没有因为小说虚构而斥之为虚假的文章,相反有时候恰恰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深刻的、真实的认识。如,《泰坦尼克号》剧本是根据一件真实的灾难事件进行想象虚构,再现那次灾难中可贵的人性。故事是假的,情却是真的。从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另外,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生活,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孕育作品时的艺术构思过程。所谓典型化,就是化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它所反映的内容,已不再是生命的原型。所以说,作文虽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它又超越了生活,是作者思维化了的产物,这就不可避免有虚构的东西存在。正如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学生必须根据表现个性化生活和感受的实际需要,对获取的已经融入自己主观情趣的生活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或选择取舍,或适当地变形想象)。此时的虚实相生,不仅表现在立意、语言上,也表现在这种对生活素材的“加工”上。学生需要融入自身的情感观念,对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适当虚构,或删减,或移植,或补充,或想象,或改造,使其更突出,更生动,更能适合中心和自身感情表达的需要。作文的虚构,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偷梁换柱”法。即写作文时,对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地点、事件进行必要的调换。可以用虚构的人物、地点,换掉现实中的人物、地点,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也可以作必要调整。这样,虽然虚构了,但更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添枝加叶”法。即对生活中不完整的或过于简单的事例,进行必要的补充。补写出符合情理的结局,补充必要的内容,使并不完整的内容变得完整,使并不具体的事例变得具体,使并不丰满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这样就可以使所表现的内容更真实。

3.“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这对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是有帮助的。

4.“无中生有”法。如果实在找不出与中心和主旨相关的人和事,不如干脆“无中生有”地虚构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再依据这个虚构的故事和人物进行推理。只要这个故事和人物符合推理要求,这样的虚构也是可行的。

虚构得好,可以使故事更集中,事例更典型,人物更形象,主旨更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虚构的东西不要太玄。虚构的事例要与人物身份、性格相符,要符合生活本身的发展规律,具有逻辑性。只有这样,虚构的文章才能具有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到合情合理。如果写得太离谱,就会有胡编乱造之嫌,这是作文所忌讳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初中专题作文参考与点拨”课题组 河南省邓州市赵集一初中)

上一篇:电大残疾人德育工作心得 下一篇: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