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

时间:2022-05-21 07:17:06

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

摘要:儿童哲学之所以与儿童教育有契合的方面,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是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进行儿童哲学教育尝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儿童哲学;爱的哲学

上个世纪60年代,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教育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普曼(Matthew Lip-man)在研究中发现,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儿童文学形式,有系统地专门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训练。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推广、完善,目前在英国、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儿童哲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何以成为可能

(一)儿童哲学的客观存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实物存在,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着人类进步的进程,它甚至也许还能引导人类迈入更高一种文明形式。”因此,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儿童的哲学是儿童适应环境的渴望,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二)儿童思维的哲学胚胎

列宁曾说过,哲学史就是人类的认识史。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妙的话来。孩子们这种因为好奇而不断的追问导致对事物起源的思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哲学的胚胎,因为他们的“追问”是生命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所表达出来的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一部简化了的哲学发展史。

(三)儿童哲学的教育价值

国内外多年来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孩子们完全可以学习哲学。“儿童哲学”课上过以后,孩子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思维潜力激活了。第二,语言表达完善了。第三,研究型学习的习惯养成了。由此可见,“儿童哲学教育为寻找培养儿童哲学思维的方法开辟了广阔前景”,其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是儿童的哲学思维健康发展应当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重在爱的哲学

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儿童哲学,最为普遍的和最能感动和温暖着儿童的当推“爱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哲学源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爱。这种爱不是感官之爱、之爱,而是纯粹的精神之爱,因为只有精神之爱才能让人独立于感官世界并拥抱理念世界。”儿童文学让我们的心灵这样柔软,让我们的感觉如此纯净,让我们在爱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儿童文学把所有的一切,化的哲学,渗透在美妙的作品中,让儿童真切的领悟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一是亲近自然。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培育他们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二是关爱动物。动物是人类尤其是儿童最亲近的朋友,儿童文学课文往往倡导关爱动物。三是亲情之爱。一个人只要心中还藏有亲情,那他就怀有了善良,那他就具备了最基本的人性。例如,《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孟郊《游子吟》中在儿子临行前细心缝衣的母亲,都能够深深打动和感染小学生。亲情之爱教孩子们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学会真诚地去做人。

由此可见,“爱的哲学”在儿童文学中俯拾皆是,儿童文学是向小学生进行“爱的哲学”教育的最好教材,这也是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情感支撑点。

三、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儿童哲学教育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途径。

(一)注重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儿童与老师、儿童与儿童发生互动是必然的现象,因为儿童有依赖性。“互动成为教育的开始,也成为经验的来源,就是儿童哲学理论所极力主张的思想,也是要靠互为激荡才能完成。”互动探究要让儿童思考思辨,理出条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寓言故事多具哲理性、讽喻性,它用故事来讲述生活中的事例,影射社会生活,诉说人生智慧。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是由“philos”(爱)和“sophia”(智慧)组成的。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挖掘这些智慧。

(二)启发学生想象

儿童的幻想与成人的幻想是不一样的,成人的幻想是“二元式”的,因为成人已经经历过现实的打磨了,而儿童的幻想是纯净的,是“一元式”的,他们还相对缺乏现实生活的经验,所以,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儿童的幻想是更美丽的夜空。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课程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放飞小学生幻想的风筝,让他们在幻想中发展想象力,感悟人生的哲理。

(三)鼓励探究学习

儿童文学以陪伴、守护、丰富儿童心灵为宗旨,教师则是健全人格重要的塑造者和建设者。当教师对儿童文学投以基本的关注,就能在自己的工作与儿童文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多维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文本(如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诗歌)的教学,应当从儿童哲学教育出发,糅合儿童文学元素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倡导师生平等,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提供展示舞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儿童诗歌教学可以启发想象,引导发散思维,在快乐的思维与想象游戏中,唱响童诗的旋律;在鉴赏与品析中学习,在游戏与引导中学习,敲击出儿童诗歌智慧的火星。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詹栋梁.儿童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6).

[3](意大利)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2003,(118).

[4]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9,(92).

[5]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99).

[6]雅斯贝尔斯.智慧之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2).

上一篇:如何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下一篇: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