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英语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5-21 06:38:38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英语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摘 要:本文首先对模因和模因论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然后介绍了网络流行英语的特征和类型,接着分析模因论和网络英语的关系,从而得出网络流行英语即强势模因,最后从模因论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英语形成原因、传播过程和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为网络流行英语语用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同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英语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英语;复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60-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41

1 . 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Meme)是以模仿为基础的文化信息传递单位,主要通过模仿来复制、传播和发展信息。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这个术语。meme源自希腊语mimeme,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并随后在模仿“gene”(基因)一词的基础上被仿制出来。研究之初国内学者曾对“meme”一词有很多译名,例如:幂姆、米姆、敏因、縻母、拟子、谜米、密母、觅母、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研究模因的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定义为当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一些信息,或者重复自己的习惯、技能等行为都是大脑中的模仿病毒在起作用,这个理论被称为模因论。总的说来,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因为被看作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有想法思想、发明创新、曲调旋律、流行用语、时尚服饰、制造器具、搭建房屋等模式。到了后来,模因被定义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模因论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在实际生活中,模因的表现形式有词语、图像、音乐、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面部表情。模因具有选择性,因为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被人们所认识和记住,从而被传递给其他人,成为模因;而另一些则从来得不到传播,这些就成不了模因。模因是通过模仿和复制传播的。模仿是模因的核心,但是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创造性的模仿。模因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而复制是模仿的前提。

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可以把模因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即以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的复制、传播。表现型模因指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加以复制和传播,即以相同的形式、不同内容的扩展和传播。

2 . 网络流行英语

从广义上讲,网络英语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英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交流,尤其是目前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情况下要求语言的交流也要迅速简洁,网络交流恰好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由于以英语作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国家遍及全球各洲,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区别,这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表达形式和用语。随着不断使用和流传,这些语汇中不少会被逐渐吸收进经典的英语辞典中,成为第一语言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英语语言,产生特有的新语体,即网络英语,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作计算机英语,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目前流行的网络英语,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概念、新理念也应运而生,当人们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发现新事物或新情况,遇到新问题,认识新规律,总结了新经验,出现新思潮的时候,就需要大量新字或新词来表达,这是因为原来的、一直使用的表达方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了。在网络英语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人们借用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词汇,并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即在网络世界中所特有的含义。

例如:menu一词原义是“菜谱”,而在计算机英语中是指“菜单”的意思;driver原义是“司机”的意思,在计算机英语中为“驱动程序”的意思;word原义是字词的意思,在计算机英语中为“微软公司生产的文字处理软件”;mouse原义是“老鼠”的意思,在计算机英语中为“鼠标”的意思;cool原义是“凉爽”的意思,在网络英语中为“酷(帅气,时髦,令人羡慕)”的意思;bump原义是“撞倒,颠簸着前进”的意思,在网络英语中为“同意、支持、灌水”的意思……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快、高速发展,原有词汇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这时候人们根据英语语言构成的特点又创造或从外来语引进了很多新字或新词。

例如:e-mail(电子信箱);e-business(电子商务);newbie(菜鸟:用来比喻网络新手);knowbie(a knowledgeable and experienced Internet user:大虾);Google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最便捷的网上信息查询方法,现在Google已经是网络搜索引擎的代名词,而且它现在已经被当作动词来用,表示通过Google进行搜索;online shopping(在线购物);online transaction(在线交易);data bank(资料库,数据库);cyb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舵手,其应用与计算机英语中可理解为“电脑、网络”或音译为“赛博”……

以上两种情况中无论是原有词汇还是新创造或引进的词汇,它们在计算机英语中所代表的词义完全是崭新的,因此在这里我们把以上出现的两种新字或新词汇统称为“网络新词汇”。

(2)网络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为了加快输入的速度,节约交谈的时间,人们开始在网络交流中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语(也包括一些缩略符号),并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英语缩略语应用在网络交流中。这一类缩略语称之为“网络缩略英语”。

例如:FT=Faint(晕倒);dl=download(下载);ul=upload(上传);Me 2=Me too.(我也是);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OMG=Oh my god.(我的天);CU=See you.(再见);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BTW =by the way(顺便);IDK=I don’t know.(我不知道);PK=player killing(对决);w/o=without;j/k=just kidding(只是开玩笑);A/S/L=Can you tell me your age, sex and location?(请问你的年龄、性别和地址?)……

(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且很多人的英语已经有一定水平,但是还达不到对其非常熟练掌握的程度,这些使用者在网络英语使用过程中受母语和中国文化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网络英语交际中出现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当然,有时候传播者为了表现或折射某种特殊的用意和社会现象,故意出现类似情况);有时候使用者在网络英语使用过程中无意或有意(更多的时候是故意的)使用夹杂汉字的英语词句;而有时候使用者将中文的一个字(或词)的汉语拼音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一个英文单词的一部分(或全部)合并到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词;以上这三种情况我们统称为“网络中式英语”(Internet Chinglish)。

例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you try try see!=你试试看;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啊;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As far as you go to die=有多远死多远;Love who who=爱谁谁;Hold住=坚持得住,挺得住;who怕who=谁怕谁;I服了U=我服了你;+u=加油;Gelivable=给力(前半部分是给力的汉语拼音“geili”的谐音,后半部分是英语形容词“able”后缀,该词一出现,便蹿红网络);Ungelivable=不给力;幸福ing=幸福中,3Q=Thank you……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力越来越突出,有些我们认为是“错误之极”的“网络中式英语”已经被母语为英语的人们所认可并使用,甚至有些词句已经被英文字典所收入从而成为了标准的英文词组,例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3 . 用模因论解释网络流行英语形成的原因

3 . 1 模因论与网络英语

在模因论中,模因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因此文化的传递类似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的遗传复制,所不同的是基因通过遗传繁殖,模因通过模仿传播。任何一个信息,任何一个事物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英语就是一个模因,网络英语模因就是在网络交际及信息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网民从网络社区学来的单词、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方式在交际中传播给其他网民。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传播的时候,网络英语模因也就形成了。网络英语的传播者传播模因的过程叫复制,网络英语通过模仿而传播,也就是说,网络英语模因靠复制而生存。

既然模因传播方式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那么网络英语的传播也可以分为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我们将那些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既包括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又包括相同信息直接传播)网络英语的传播称之为基因型传播,像前面提到的“网络缩略英语”就属于这种。而那些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既包括同音异义传播又包括同构异义传播)网络英语的传播称之为表现型传播,像前面提到的大部分“网络英语新词汇”和“网络中式英语”就属于这种。

3 . 2 网络流行英语即强势模因

选择和优胜劣汰始终存在于模因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模因复制的过程就意味着选择的过程,充满了巨大的变数。这种选择是由人的意志和行为决定的。正如Blackmore认为: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在数量极大的潜在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如果某个模因在一个稳定的时间内具有稳定的载体,那么该模因就成功得到复制,我们将这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称之为强势模因。而那些生命力弱,很快被人们遗忘的模因我们称之为弱势模因或死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形式,网络流行英语也有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那些广泛流传,容易被人们记住的网络流行英语我们称之为强势模因,而那些使用短暂、很快被淘汰的网络英语我们称其为弱势模因。因此,模因是网络流行英语得以存在并广泛流传的根本。

3 . 3 网络流行英语强势模因的传播过程

作为一种信息单位的模因,其复制过程是通过模仿而得到实现,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Heylighen将模因的复制划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周而复始的运行阶段。同化阶段是模因感染新宿主、进入其记忆并重组于现存认知因子,从而被新的宿主注意、理解、认同、采纳的过程。记忆阶段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在此阶段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表达阶段是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表达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传输阶段着重体现模因借助各种载体扩大传播范围,是对表达阶段的扩展。以上四个阶段,反复循环,形成一个复制环路,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当然也会有少数的模因在选择的过程中经过模仿而变异,形成一种新的模因,在此我们称之为变体模因。这种变体模因有时候增强了原来的模因的影响力,从而使其流传更广,更普遍。这种新的变体模因也是模因,因此它想要继续存在下去也要遵循以上四个阶段。

因此,全部通过这四个传播阶段的网络流行英语就是成功的模因,即强势模因;未能通过其中某一阶段的网络英语就是失败的模因,即弱势模因。下面我们以“ungelivable”为例来看看作为强势模因的网络流行英语是如何经过以上循环往复的四个阶段。

其实“ungelivable”本身就是“给力”模因的变体。英文单词其中的一种构词方式为“前缀+词根+后缀”。“ungelivable”首先模仿了“给力”的拼音“geili”并将其变形“geli”,作为词根;其次在词根的后方加上形容词后缀“-able”,表示有能力做某事的意思;再在词根的前方加上否定前缀“un-”,表示“不”的意思,从而完成整个词的创造性模仿,并结合汉语和英语的意思表示为“不给力,或者不精彩”的意思。该单词2010年11月7日出现在一条微博,一经发现,在短短几小时内被转发上万次,网友们不仅在第一时间弄懂它的发音以及意思,而且还认为要是不转的话就太“ungelivable”了。该词被网友戏称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单词。随着“ungelivable”的广泛流传,网友们还根据其造词特点创造了类似的网络中式英语,如“undingable”(顶不住了,坚持不住了),“vegeteal”(偷菜游戏),“niubility”(牛逼:表达独一无二,卓尔不群的地位)等。在“ungelivable”广泛传播的过程中“ungelivable”为模因,网友为新宿主,载体为网络。网友发现并弄懂“ungelivable”的发音和意思的过程为同化阶段和记忆阶段,网友通过网络不断转发“ungelivable”并使其广泛流传的过程为表达阶段和传输阶段,而“undingable”“vegeteal”“niubility”就是其变体模因。

网络流行英语之所以得以广泛流传与其模因自身特点以及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宿主和载体有密切关系。网络流行英语模因本身具有独特新颖、简洁形象、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等特点,这是网络英语形成和流行的基础。网络流行英语模因复制的宿主为网民,而网民的主体为掌握一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中青年人群,这类人群同样也是整个社会主力军,其社会影响力、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传播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从而为网络英语的形成和流行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网络流行英语模因传输的载体为虚拟网络,网络的迅猛发展是网络英语形成和流行的客观条件。首先,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平台,大有超过传统媒体的趋势,数量巨大的网民为网络流行英语的传播奠定了人数的基础,使其能被广泛传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次,网络这个没有差异、自由开放的虚拟世界,为网民提供了充分发挥无限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空间。

4 . 从模因论看网络流行英语的发展前景

Richard Dawkins列出了模因的三个特征:复制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复制保真度指模因复制得越忠实,保真度就越高。多产性指模因复制的速度越快,散布得就越广泛。长久性指模因复制模式存在得越长久,复制的数量就越大。因此根据模因的这三大特点,当今流行的网络英语将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对于那些在复制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网络流行英语模因,尤其是那些比地道的英语更有影响力的网络流行英语,将会走出网络,融入社会,被规范后逐渐成为规范语言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网络词汇主要包括一些基础词汇和一些被大家公认的词汇,也包括极少数的句子。这些词汇因其具有很强的长久性,越来越多地被非网民所使用,直至最后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并收录到英语字典中。

(2)对于那些在复制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方面优势不是特别明显的网络流行英语将只能停留于网络,成为网络独有的语言。

(3)对于那些在复制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方面不占有优势,暂时流行的网络英语将会很快被淘汰,成为语言发展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的小插曲。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一门新兴科技,同时又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门科技,由于其不断地更新换代和淘汰落后产品,一些基础词汇将随着产品的消亡而消亡。另外,也有一些交际网络英语中的词汇因其产生之初,就不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还有一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使用范围过于狭窄,只用于某一论坛,那么,这些词汇也将随着这些论坛的消失而消失。

5 . 结论

模因概念的逻辑外延很广泛,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模因现象,借助模因概念,可以对其有效地诠释。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而模因的核心则是模仿,综观人类文明史,随处可见模仿的痕迹。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中,模因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到网络流行英语这个新生事物,模因论深刻地阐明了其成因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曹进、刘芳.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46-49.

黄慧君.论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95-396.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4):202.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3.

牟之渝.网络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其成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5):115-120.

孙丽霞.网络英语构词特点漫谈[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89-91.

杨国旺.网络词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2009(2):60-61.

朱莉琳.模因论视角下的流行词“gelivable”探微[J].海外英语,2011(4):224.

上一篇:网络自主学习对英语石化现象反拨效应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负载均衡器在企业云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