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言中的语气助词

时间:2022-05-21 04:53:05

摘要:南阳地处河南省的西南部,南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汴片。南阳方言中有丰富的语气助词,这些语气助词有的接近于普通话,有的则是南阳方言特有的。这些语气词对于丰富南阳方言的多样性、增强南阳方言的表现力都有重要意义。研究这些语气助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南阳方言。

关键词:南阳方言;语气助词

南阳地处河南省的西南部,在地域上与湖北和陕西接壤。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南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汴片[1]。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南阳方言已越来越接近于普通话,但是在许多方面仍保留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简单地讨论一下南阳方言中的语气助词。

在南阳方言中,比较常见的助词有“哩”“呐”“了”、“啦”“”“噢”“吧”“们”“呀”等。这些语助词的用法大大丰富了南阳方言的表现力,使之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语气助词,又称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全句的各种语气 [2]。语气词在句子中分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语气。下面我们按照这四种语气对南阳方言中的语气词作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

在南阳方言中,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哩”“了”“啦”“噢”“呐”等。

(1)过年我也要买新衣服哩。

(2)我要回家哩。

(3)我上街买东西了。

(4)他今天早上七点就坐车走啦。

(5)哥哥让我告诉你,你出门时得注意点噢。

(6)听说他们家有钱哩很呐。

例(1)的“哩”是表示将来、事情还没有发生;例(2)中的“哩”是表示现在或将来,表示说话人在说话的时候正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将要回家;例(3)中的“了”表示完成,事情已经发生。如果把此句中的“了”字去掉,就表示将来、事情还没有发生;例(4)中也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但是加个“啦”字有强调的意味,含有“他早都走了,你现在还不知道”的意思。例(5)中的“噢”则带有提醒、强调的意味。例(6)中的“呐”则是叙述一种客观存在的现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啊”。

二、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

南阳方言中,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很多,有些语气词在表达疑问的同时还含有催促、不耐烦等意思。

(7)你说今天中午的饭你还吃不吃们?

(8)昨天姐姐给你布置的任务,你按时完成?

(9)七点了,你去不去呀?

(10)今天中午的饭,你吃不吃们?

(11)万一我们迟到了哩?

(12)不知道他去不去哩?

在例(7)中,说话人在提问的时候,含有非常不耐烦或者威胁的意味,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或者“呀”。具体而言,在表示不耐烦的时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呀”,在表示威胁的时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例(8)中的“”在意思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说话人就是想表达“有没有完成”的意思,是一个一般性的疑问语气词。例(9)中的“呀”含有催促的意味,暗含在说话人说这句话之前可能已经多次问过听话人去不去某地,在经过多次询问无果的情况下,说话人才会在句末加一个“呀”字以表示自己的不耐烦。例(10)中的语气有点接近例(8),也是含有催促、不耐烦的语气,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但是需要在“吃不吃”前面加一个“了”字。也就是说例(10)对应于普通话中的“今天中午的饭,你还吃不吃了?”。例(11)和(12)是用“哩”来表示疑问的语气。例(11)中的“哩”是表达在“意见不一致或对某件事情拿不定主意时,征询别人的意见,语气较委婉,有商量的意味。”[3]例(12)中的“哩”用在选择疑问句后,表示选择的意思,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推测或者选择疑问。这两例中的“哩”稍有不同。

在南阳方言中,“哩”表示疑问的地方非常多,除了以上举到的外,还可以与特定的语境结合,产生一种临时的附加意义。我们再看下面一组例子:

a书包在哪儿?

b书包在哪儿哩?

c书包究竟在哪儿哩?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a句是一般的疑问句,说话人询问听话人自己的书包在哪儿;b句含有探究和思考的意味;c句探究思考的意味更加明显,含有说话人在努力思考自己的书包到底在哪里。这三句的语气也有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哩”在南阳方言中的用法非常广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

南阳方言中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比较丰富,但是在表达祈使语气的同时往往还含有其它的意思,表达不同的感彩。如下例:

(13)饭已经好了,你们都进来吃饭吧。

(14)饭已经好了,你们都进来吃饭们。

(15)你去跟他说说讪/啥,免得他一直生气。

(16)你去跟他说说们,免得他一直生气。

(17)时间来不及了,赶紧走吧。

(18)时间来不及了,赶紧走们。

(19)时间来不及了,赶紧走呀。

(20)这么大的人了,白哭了!

(21)这么大的人了,别哭啦!

在以上的(13)到(14)例中,用的语气词不同,同样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大有不同。例(13)和例(14)表达的意思都是招呼听话人进来吃饭,但是例(13)有商量、征求意见的意思,态度比较温和,而例(14)则是在多次招呼无效后,说话人发出的带有不耐烦甚至略带生气的指示。与例13)相比,感彩就更重。由此可知,同样是表达征求意见的意思,“吧”的语气比较缓和,而“们”的语气比较重,并且有“不耐烦、稍微生气”的意味。例(13)和(14)都是说话人告诉听话人去劝说“他”的意思。但是例(15)中的“讪啥”稍带不满的语气,提醒听话人去做本来就该他做的事;例(16)则带有商量、劝说的语气,劝说听话人去做某事。因此,在表达劝说意思的时候,“讪啥”的语气带有不满的色彩,而“们”则有比较温和的劝说、商量之意。在例(17)(18)(19)中,句子表达的意思都是“时间紧迫,劝说、催促听话人赶紧走”。但是句子的语气却由于句末的语气词“吧”“们”“呀”的不同而依次加强。例(17)是带有商量的催促,例(18)是带有不耐烦和生气的商量与催促,例(19)是语气非常重的催促,有在经过说话人多次商量催促无效的情况下发出的带有命令意味的催促,此时,商量的意味已经非常弱了。由此可知,在表达“催促、劝说”的意思时,“吧”的语气最轻,并且带有商量的意味;“们”的语气比“吧”重,带有不耐烦和生气的意味;而“呀”的语气最重,带有命令的意味。从“吧”到“们”再到“呀”,语气依次增强。例(20)和(21)两例比较接近于普通话,表达的是劝阻的意思,只是“啦”比“了”的语气更为强烈一些。这些不同的语气词使得南阳方言更加细致入微,经济实用。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态度都可以通过句末语气词的变化表达出来。

四、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南阳方言中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有“呐”、“啦”、“呀”等。这些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的表达就有很大的不同。看下面的例子:

(22)这件衣裳真好看呐!

(23)这件衣裳真好看呀!

(24)这瓶酒太好啦!

(25)你看你的脸多脏呐!

在上面的例(22)至(25)中,总体上看都是表达感叹的语气,但是仍有些许差别。例(22)中是表示一般性的赞赏,而例(23)的语气则更为欢快,多用于称赞小孩子,并且“真”字要重读。例(24)的“啦”除了感叹酒的味美外还含有喜悦的意味[4],这一点跟普通话没有什么区别。例(25)意在表达听话者的脸脏这一意思,除了感叹外,“呐”字还有表示叹息、无奈的意味。由以上可以看出,“呐”在表达一般性的感叹外,还可以根据语境表达其他的含义,如叹息无奈等。

以上分别从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语气上对南阳方言中的语气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探究。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及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南阳方言中的很多助词已越来越接近于普通话,像“了”“吧”“啦”等的用法和读音与普通话相比已不是很大。同时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有些看法未免有失当之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对南阳方言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客观。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河南南阳方言中的代词》,《语言应用研

究》,2008年10月

[2]钱乃荣.《现代汉语》P187,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3]王晓红.《南阳方言中的助词“哩”》,《南阳师范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11期,2003年2月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P116,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年7月

上一篇:客赣方言语体标记比较研究 下一篇:游牧文化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