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2-05-21 03:59:58

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沟通技巧

摘 要: 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制约着教育效果。单靠传输和强化道德规范知识并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文章作者基于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

关键词: 问题学生 谈话技巧 反思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当班里上自修课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丝难以挥去的担忧。其实班里经常扰乱自修课纪律的也就是那几位学生,为什么每次都是他们趁老师不在的时候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呢?我认为把他们的行为简单地归结成对自我的约束能力不强、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并不全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单靠传输和强化道德规范知识并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管理经验谈谈与问题学生沟通时的技巧。

一、准备阶段

喜欢自修课谈天的学生大多数是叛逆心理较强,喜欢钻空子的学生。找他们谈话时往往会听到很多借口“我们只聊了几句”,“我们是在讲话,可是别人也在讲,又不止我们两个”等。这些借口的言外之意就是班主任小题大做,故意找他们的麻烦。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班主任需要对自己做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我要避免武断、评价、说教”,“我不去试图劝说”,“我要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我会尽可能地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等,这些“心理暗示”的重点在于尊重――对学生,对班主任自己,以及在处理学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第一阶段

1.讨论学生的感受和需求。(班主任的态度应该是“这次我是真的想搞清楚学生的感受”,只有当学生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能考虑你的感受。)

在开始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我现在足够冷静吗?然后对学生说:“最近一段时间,你们自修课上很吵。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感受就说说吧。”现实中的场景往往就是一个说“讲话的又不只我们,老师就是要抓住我们两个”,另一个说“讲话的人很多,只是我们讲得多一些”,不服气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的态度照样是倾听和接纳。先接纳再引导,这就避免谈话陷入僵局。等他们的激动情绪冷静了一些时,我说:“你们的感觉是,别人也在讲,又不止你们两个。老师的感觉是你们讲得特别多。老师的感觉和你们自己的感觉不一样,是吗?你们感到委屈、不公平,这老师能理解。不过作为一名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谈天呢?”

2.说出班主任的感受和需求。(这一部分要简短清晰,如果你不停地说出你的担心、愤怒和郁闷,学生就很难听下去了。)

“老师有一个希望和想法:上课时不讲话,是对老师的尊重,自修课时不讲话是对同学的尊重。我相信你们能够认真思考我说的话,并且能够改正上课谈天的习惯。”这样就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并且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二)第二阶段

在第一次谈话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所收敛和改正。这一阶段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公平与真诚,从而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她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当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困难。

1.与学生一起分析“不认错”的原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改变自我。针对借口“别人也在讲,为什么只找我们,不找别人”,我作了以下引导:“人受到责备、批评时都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本能,其表现就是为自己辩护,找理由,不认错。你们不愿意认错、输不起的心态,它的源头是自我防卫、维护自尊,或者是出于一种反抗心理等。其实,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她们意识到她们的行为是可以得到谅解的,以此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感和负罪感。接下来我阐述了“不认错”的负面效应:“对于上课谈天的错误行为不能正确面对,这就是过度防卫、死爱面子,久而久之,不是一味自我否定就是一味否定别人,成为恶性循环。所以这种‘不认错的行为’不会得到谅解,可能会招来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时我略作停顿,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种本能实质上是保护自己还是伤害自己?表面上是保护自己,实际上是伤害自己。

2.比较两种思考及其反应。“半杯水”的启示:面对半杯水,乐观的人欢呼:“还有一半!”悲观的人哀叹:“只有一半!”这就是一种状态,两种心态。快乐还是不快乐不是由半杯水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半杯水的看法决定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反应就不一样。在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我讲,别人也在讲,又不止我一个――委屈、生气――不改变讲话行为;②我讲得比别人多些,那老师当然得找我――相对平和,不生气――改变讲话行为。

3.进一步设想后果。不改变讲话行为――老师常常批评――常常不快乐……;改变讲话行为――不受批评――心情愉快……

4.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促使她们自己解决上课谈天问题)“一个人走路时难免会被石头绊倒,第一次不足为怪,第二次应引以为戒,第三次如果他还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的话,这样的人将一事无成。上课谈天这样的错误是容易反复,但这不是理由,作为学生本职是学习,要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样去改正。”

(三)第三阶段

1.迂回跟踪,进行长期观察和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对于这些经常在自修课谈天的学生更是不可能,所以班主任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教育。在班级中建立“跟踪网络”,及时了解他们在每一节自修课上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找他们提醒,这样他们在行为上就有了一种强制约束,时间一久,这种约束慢慢地渗入内心,从而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2.创设氛围,加强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对这些自修课谈天学生进行遥控管理、跟踪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切实加强班集体的群体纪律意识,为这些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纪律环境。必须制定适合本班的自修课制度,明确自修课纪律的奖惩。这样不仅对问题学生无形中有一个约束,而且通过其他学生在自修课上的良好表现,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性的外部环境,从而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地约束自我的言行,不断端正自己在自修课上的表现。另外,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

二、反思

(一)要学会用宽容、用尊重去对待学生。高尔基说:“谁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谁,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宽容并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时间,给予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二)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学生的权力,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是反复的、长期的过程,首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持良好心境。给学生一个宽容的空间,善待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跑得更快、更远。

(三)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研究的心态。学生处于成长期,由于阅历和思想的局限,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班主任,遇到问题,切不可听之任之,更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压制手段,而应该充分利用具体的事件,创造共同体验的机会和情境,诱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让学生在互动中自觉地生成道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上一篇:解析《儿子与情人》中的父与子 下一篇:关于加强高校考风考纪管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