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时间:2022-05-21 02:03:28

刍议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123-01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对幼儿个性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一、变被动为主动,变呆板为活泼

幼儿在探索中耳闻目睹,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等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幼儿的探索也变得更为生动积极。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像数学活动、谈话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我进行合理预设,认真思考哪些活动环节较难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然后精心设计简单易行的小环节在课件中呈现,或者将情景运用动画穿插其中,不断给幼儿以外部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由于巧妙地借助了各种电教媒体,使之成为幼儿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玄关”。孩子兴致盎然,学习效果良好。

二、化抽象为直观,声画相互结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期。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通过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一个18岁孩子的智力,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由此可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时期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在这个时期里,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好奇心理带来他们对事物认知的主动性。当一个孩子触动鼠标,发现鼠标指针在电脑桌面的移动时就会令他兴趣盎然,甚至手舞足蹈。多煤体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用逼真动人的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智力的开发。

音乐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幼儿来说,能够直接感知到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体验。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灌输音乐知识的过程,这使得幼儿在感受旋律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上受到抑制,一味地模仿和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也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和画面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图、文、声融于一体,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这样既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美。

三、融入音乐情境,理解作品内涵

多媒体技术能将孩子融入虚拟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得信息和经验。音乐来自于生活,所以也要让孩子到生活情境中理解音乐的实质,即与生活情境相融合,通过多媒体,让幼儿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可以拓展新的经验。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融人音乐情境,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美、表现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从而调动儿童多感官受刺激,诱发他们的认识兴趣,把他们带到兴趣横生的环境中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四、营造特定的氛围,激活孩子创造思维

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新,所以,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想像也是幼儿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超越时空限制,化抽象的音符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营造特定的氛围,创设歌曲中所描绘的情境,从而唤起、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新的表象。按照歌曲的描绘形象产生种种联想和想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总之,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运用美观生动的屏幕来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删除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影像,直接阐明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控措施及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 下一篇:韩国:电子工业驱动PCB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