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岚风

时间:2022-05-20 07:08:41

鸳鸯阵、雀跳步、护头盖顶……伴随着一阵阵威武雄壮的鼓乐声,21位操刀持牌的“虎甲勇士”翻滚而出,不时变换阵形,手中飞舞的藤牌、利刃与“敌”方的长矛交织成一片刀光剑影。这就是平潭县民间广为流传的藤牌操了。

民间瑰宝

史载,藤牌操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清剿倭寇时创立的一种制敌战法。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藤牌操开始传入平潭。明末清初,周鹤芝、郑成功及其部属“藤牌兵”多次驻扎平潭,为抗清复明和攻台作准备,藤牌操传入民间。清康熙年间,平潭人詹殿任温州镇总兵,将藤牌阵法从平潭带往浙江温州,又从温州带回平潭加以变化创新。随后,藤牌操逐渐演变成民间健身活动,继而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

流传于平潭县的藤牌操,内容多为两军对垒,互相攻守等。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者对打。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还有戚参将创造的鸳鸯阵、三才阵等。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即怀鼓、京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并配以唢呐曲牌,曲调明快,表现强烈的战斗气氛。

平潭藤牌操承载着海坛儿女不畏强敌、奋发有为的精神情操,是平潭不可多得的民间舞蹈精华。由于藤牌操战术操练攻守、进退、单打、双打、连环打等阵法,变化莫测,且由号、锣、鼓等乐器演奏指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每次操练总是吸引着大批围观者,尤其是年轻人。据平潭的老人们回忆,很多年轻人在看完后,也在闲暇时刻仿练起来。时过境迁,藤牌操逐渐演变成当时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舞蹈,成为传统节庆、寺庙庆典的必备表演。

濒临失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藤牌操曾在平潭盛极一时,每当有藤牌操表演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凡举办文艺汇演,必选拔组藤牌操队参赛,成为当时平潭传统保留节目。1992年,平潭藤牌操参加由福建省文联举办的民间舞蹈汇演,一举获演出奖并被收进《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分卷》。

“如今大路顶村会藤牌操的只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再过十几年这么好的东西可能就失传了。”说起藤牌操如今的局面,藤牌操第三代传人林其英痛心疾首。1945年,时年15岁的林其英在机缘巧合下得以学习藤牌操,并参加当年乡里组织的抗日战争胜利汇演。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林其英见证了藤牌操的起起落落,“我年轻的时候平潭藤牌操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如今我老了,藤牌操也‘老’了。”

也许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许是现在娱乐项目越来越多。藤牌操辉煌过后走向没落,演出次数、演出人数逐渐减少。近三十年来,原来受训的藤牌手大多外出务工经商,所剩无几,老藤牌手体力不支,年轻人对此没有兴趣,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逐渐造成藤牌操后继无人的现象。如今,也仅存流水镇山门村、潭城镇大路顶村的藤牌操队偶然有公开表演。

重舞辉煌

藤牌操第三代传人林其英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培养出新一代传人。老人的愿望是美好的,作为平潭的民间艺术精华,有理由让它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但是,藤牌操的特性要求练习者需要一定的武术基础,新人难觅,旧人已老,要吸引新人加入,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让藤牌操表演人员能因此有收入,至少能够生活下去。

可喜的是,在政府、企业家、藤牌操传承人的努力下,藤牌操保护与传承重现曙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藤牌操受到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加入到藤牌操的学习训练中来,藤牌操越舞越红火。

麒麟出东海,明珠耀海西。平潭的传统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融合当今各种文化活动氛围,挖掘承继非物质遗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气息创造了条件。

当侨居外地的平潭乡亲重温家乡风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乡愁悄然涌上心头;当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再探岚岛遗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赞誉随之而来;当岚岛探奇的游客初识岚岛民俗,定然有“千礁百岛神仙境,诗情画意在人间”的感叹!■

上一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纪实 下一篇:和平古镇重现千年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