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公开

时间:2022-05-20 03:00:19

从封闭到公开

民主,这一崇高而又伟大的目标,以极大的魅力激起共青团辽宁省委一班人的向往和追求。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把向往化为实际的步伐,把追求倾注于日常的工作中,从现实生活所能提供的条件出发,在团省委机关内部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民主选拔干部机制,为改革和完善现行干部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他们看来,民主在于建设,民主选拔干部应该从封闭到公开。

这个办法已经试行了两年

1984年底,经自荐、推荐产生了机关后勤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1985年1月,在自荐、推荐、考试答辩、民意测验的基础上选拔了7名副处级干部;

1986年3月,经民主推荐选定了机关工会副主席;

1986年9月,经民主推荐、组织考核产生了机关办公室文秘科长;

1986年12月,通过“三个渠道,一个保证”(即民意推荐、组织考核、素质测评,机关党委保证)的民主选拔方式,确定了机关副处级调研员和正、副主任科员。

两年的实践,至少说明两个问题:新的干部选拔制适应了改革形势,富有生命力;有群众基础,深得人心,并在实践中逐渐系统化、科学化。

是“相马”还是“赛马”

过去,干部选拔制度的确存在不少弊端。一度,社会上相当推崇“伯乐相马”。团省委机关也是一样。青年人渴望成长,希望领导学学“伯乐”,别把自己埋没;领导又何尝不想当“伯乐”,使手下的干部脱颖而出?

然而,他们发现,领导与群众的想法共同暴露了干部制度上的一个缺陷:就是忽略了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群众意见。其结果好比“相马”,全凭“伯乐”的眼力。纵然“伯乐”的眼力是高明的,也会有不少“千里马”被埋没,更何况“伯乐”有时也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很难担保“相”出来的个个都是千里马。以往有的组织部门关起门来考核和内定干部,这种封闭的、神秘的选拔方式,容易强化领导者的主观感彩,难于对干部的德才学识有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致使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提了一个人,冷了一批人”和“不管提了谁,意见总是一大堆”的现象。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团省委党组决定从自身做起,变“相马”为“赛马”。

——“相马”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秘密地进行,而“赛马”则是在全机关内公开或半公开进行。

——“相马”主要是看平时留给领导的印象,由组织部门单独确定,而“赛马”则要在全机关面前展现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每个干部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判者,群众意愿将作为一种制约因素,对组织部门的决策起重要作用。

1984年以来,团省委党组先后提拔了6次干部,每次都把民意测验作为依据之一。这种民意不是简单的随意表态,不是笼统地“我觉得怎么样”;它有一系列的参照系,“根据素质测评……”“根据工作量记录……”“根据答辩能力……”。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口头语的演变。其实,它表明人们思维程序的变化,也说明民主的成分已经渗透到干部选拔机制中。

不仅赛知识,还要赛能力

如今,各类知识竞赛都讲究摆起擂台,搞个抢答。团省委将这一时髦的形式引进干部考核工作中,颇动了一番心思。

团的工作很强调抓基层、打基础,答辩竞赛就围绕着考察和强化答辩者抓基层的能力进行。比如,在一次选拔副处长的答辩会上,主持人宣布了一道题:“你认为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应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限时并分头答辩。同一题目不同的人来回答,水平的高低即刻显现出来。

他们还根据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这一特点,着重考察干部处理各类问题的实际能力。一次答辩会上,就提出了“你如何处理团组织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你怎样调动部下的积极性?”这两道题。答辩者一致感到,答好这类题,决非易事,不能靠临时突击。不仅要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了进一步了解答辩者的知识面及应变能力。在答完“官方”的问题之后,还有群众咨询限时抢答,应辩者要经受“面面观”。

几个环节的答辩竞赛,各人的思想水平及工作能力具有了可比性。即便在民意测验中获得了优势,也决不意味着就有了提升的把握。有位干部,民意测验票数颇多,经过答辩,暴露出实际能力较差,票数锐减,最后被淘汰。

可见,答辩竞赛,不仅是抢答知识,更是抢答能力,干部的思想水平、应变能力及层次差异一目了然。擂台不是虚设的。

“流水帐”的价值

团省委机关干部每月填写一份“个人主要工作月报表”。要把自己一个月内干的几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引起的反响逐一填写清楚,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

部室领导随时填写《突出政绩卡》,每半年填写一次《群众评议表》;组织部门年终考核,填写《干部考核写实表》,然后一并归入考核写实档案。

有人也许觉得这是“流水帐”。不错,一张张表格摞起来,象个帐本,然而,没有“流水帐”,势必是一笔糊涂帐。大家都糊里糊涂,就谈不上比较。

一位干部的“工作月报表”是这样填的:12月份做的几项主要工作是—

1.12月1日至4日去铁岭、昌图、法库三个县考察建少年宫情况和省政府表彰的少年之家情况。

2.三次到省财政厅落实青少年专项经费100万元的分配方案。

3.编完两期团的《情况交流》。

4.整理一份有关同志的出国鉴定。

5.起草一份关于全省100万元青少年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的规定。

6.起草一份关于选聘《情况交流》通讯员的决定。

“流水帐”记录的是每人的工作实绩,相互间就有了可比的客观依据。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干得好,谁干得差,只要一翻开“流水帐”就一目了然。凭实绩说话,大家心服口服。

“流水帐”记载的是干部的成长历程,是生活和工作的积累,也是一本活的档案,有利于组织部门客观地评价、选拔干部,改变评价干部靠“印象+感觉”“在副词上作文章”的倾向,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请电子计算机帮忙

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干部素质,他们依据管理科学的原理,把干部的全面素质分解为若干单项素质,请机关干部填写《干部素质测评表》,然后将表上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

上一篇:第三通道 第3期 下一篇:一千对私奔者的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