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观察

时间:2022-05-20 10:53:18

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两组,综合组给予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消炎止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对背肌筋膜炎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微波 超声波 中频电刺激 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又被称为肌纤维组织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背肌筋膜炎多是由于背部反复负重或急性挫伤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炎性粘连及纤维化增生、变性或挛缩,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和小的营养血管,造成局部代谢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6]。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往往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临床常采用各种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从而达到镇痛目的。近年来,我科开展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在我科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背肌筋膜炎患者36例, (均符合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背肌筋膜炎的相关条件。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背部肌肉酸痛不适,僵硬,颈部或上臂活动受限;②查体见背部肌肉紧张,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并可触及筋膜摩擦音;③X线检查为阴性。患者排除标准如下:①影像学检查显示颈背部有病变的患者;②患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背部有外伤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免疫缺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6名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6-66岁,病程7天~2年。将3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和药物组。综合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0.05±9.28)岁,药物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39.12±8.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疼痛程度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1) 微波治疗:采用频率为2450MHz,波长12.25cm。将微波辐射器的功率调节器至35-40W之间的连续波,距离患处皮肤约10cm,照射15-20min,每日1次,一个疗程12天。

2)超声波治疗:患者俯卧位,治疗部位涂上耦合剂后用直径4cm探头以2-4cm/s速度往返移行,频率1MHz,功率密度1.0-1.2w/cm2,连续波,5min,每日1次,一个疗程12天。

3)中频电刺激治疗:将粘贴电极放置于病患处,上压沙袋,选择软组织镇痛处方,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输出功率,1次/天,20min, 一个疗程12天。

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

疗效评定标准为:无效:VAS 减少≤2 分或局部症状、体征加重; 好转:VAS 减少>2分, 体征减轻; 显著: VAS减少>5分,总体疼痛减轻一半以上, 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或大部分消失; 痊愈: 治疗后VAS评分为0分;疼痛以及体征消失( 疗后1个月余进行电话随访, 确证为一次治疗即痊愈且无复发者。若患者又用药或增加疗次则归入“显著”或“好转”)。

4 结果

(1)治疗前后VAS评分如表一。两个疗程结束后, 综合组与药物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 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缓解情况比较:综合组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药物组( P 均

5 讨论

此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但近几年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多是由于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就诊率的20% ~30%。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年轻人也逐渐增多,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在外伤、劳损、牵拉、寒冷等因素作用下,局部肌肉、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使肌筋膜变性纤维化[3]形成条索状,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致疼痛。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酸痛、胀痛和钝痛,局部肌肉痉挛和运动受限。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其颈背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日久便会产生慢性劳损,发生背肌筋膜炎[6]。其疼痛特点为: 晨起时疼痛较明显,活动后减轻,但长时间工作或劳累后又加重,日间相对轻微,傍晚再次加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患者病程长,常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按压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痛,有时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条索[10]。

因受力关系、压痛点、条索状物多位于肌筋膜骨附着处或肌肉肌腱交界处,而损伤- 疼痛- 肌肉痉挛会引起局部缺血。因此治疗最根本是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解除疼痛[11]。超声波对机体有机械、温热及化学作用,人体神经组织对超声波较敏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扩张脑血管[4],促使血流加速,加快侧支循环重建;在超声波机械作用下,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反射推递受抑制,神经组织的生物活性降低,因而能明显镇痛[5]。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使介质内部发生有节律的疏密变化,这种疏密变化形成了压力变化,能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微细按摩作用。这种对细胞的微细按摩作用可以改变组织细胞的体积,减轻肿胀,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谢物质的交换,改变细胞的功能,提高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中频电刺激治疗广泛用于肌筋膜炎的治疗,人体受到电刺激后神经系统可以释放出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物质(内啡呔),使其在神经组织内、脑脊液中甚至血浆中的含糖量增高,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中频电刺激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引起肌肉收缩震颤,使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消散,同时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提高[6]。中频电具有镇痛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较好地锻炼肌肉;电流产生的按摩作用能改善背肌筋膜及组织的水肿、渗出及纤维化[7]。有研究表明,中频电流治疗可使血管扩张,有效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使硬化的结缔组织变软,解除肌紧张[8]。

微波的作用主要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9]。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连续模式的微波治疗仪治疗产生的热效应,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具有协同效应, 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还可以消除炎症,加速疾病治愈,防止复发,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12-212;

[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 孙树椿 ,孙之镐 .中医筋伤学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社,2001:6.

[4] 廖曼霞,王俊,周世超,等.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J].中国康复.2009,24(6):401-402

[5]杨惠琴,鲜于开璞,潘静,等.中药外敷加微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5例[J].中国康复,2004,19(1):14-14.

[6]刘金荣.超短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观察.求医问药[M].2012,10(3):153.

[7]魏汝波.电针、中频电治疗背肌筋膜炎85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2007,16(3):432

[8]尤光明.中频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背脊筋膜炎158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49-49.

[9]张和华,王晴,袁军.微波治疗仪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M].中国医学装备.2009,6:3.

[10]彭亦良,张彦,李永峰等. 前瞻、随机、对照性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 1):13-15.

[11]丁青.多种物理因子综合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13,22(3):245-246

上一篇:哮喘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 下一篇: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4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