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没有句点的书写

时间:2022-05-20 09:55:42

蔡骏:没有句点的书写

2000年,他被称为“新人”――短篇小说《绑架》获得“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人生因此打开一条通向崭新世界的道路。

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他很不情愿,但媒体仍然叫他“悬疑天王”――他以惊人的速度和激情写作,接二连三地发表长篇小说,至今已经出版十六部;他的小说,总销量已经突破600万册,连续六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畅销记录”;目前的悬疑作品已经有三部被改编成电影,最新的《荒村公寓》即将于8月份上映……

他就是蔡骏。

初春,乍暖还寒。大雨滂沱的午后,在上海写字楼的“蔡骏工作室”,我见到蔡骏。眼前的他,身量不高,平静,普通,一件半新的毛衣,黑色牛仔裤,厚厚的棉服。当陌生的我看向他的眼睛,他会下意识地把目光稍稍移开去,神情不大像当了爸爸的男人,不大像用想象力创造悬疑世界的畅销书作家,却更像一个腼腆的青年。他戴一副眼镜,我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这仿佛能替他抵御这个世界窥探的目光,让他得以安全地从后面注视着我们。”

除了谈到作品的时候,蔡骏并不太热衷于谈话,他不是口若悬河的那种人。面对提出的问题,他一一作答,用词审慎,口气温和。

关于写作:

文字不是寂寞的长街

如果用现在的流行词汇去评价少年时期的蔡骏,大约“宅男”很适合――在其他小男孩忙着调皮捣蛋打架逃课欺负小女生的时候,蔡骏却一头扎进自家的书房。因为父母的爱好,家里藏书颇多,小蔡骏在白纸黑字间找到莫大的乐趣,原来方块字有这么大的力量!

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写诗,写了很多的诗歌,2000年开始写中短篇小说。在“三驾马车”驰骋网络文学世界时,他也在“榕树下”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那时候并没写悬疑,写作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比较偏向于纯文学。其实现在看那时候的作品,还是挺喜欢的。”

中专毕业后,蔡骏在邮政系统工作,负责《行业年鉴》的编写。这项工作算不上有趣,但能留给蔡骏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闲暇时他热衷于阅读和写作,2000年,他的短篇小说《绑架》获得“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这对他是很大的鼓励。“可是从2000年一直到2004年,我虽然也有4、5部长篇写好并且出版了,但销量都非常一般,没什么太大影响。” 蔡骏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对当年的叙述十分平静。

在当时的榕树下网站,有许多文笔极好的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停笔了,而在那几年时间里,蔡骏始终未曾放弃,一直默默地写着。“对我来说,写作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娱己。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肯定不肯定,首先我能在写作当中得到许多快乐。”

正因为这样,蔡骏并没有把写作当成生存手段,而是他一个最幸福的爱好。他直到2007年才辞职,辞职理由很出人意料:因为宣传太多常常请假,影响了本职工作。

一件事如果你做了一万个小时,你就能成为行业内最好的人――蔡骏对这句话深以为然。2005年,《地狱的第19层》和《荒村归来》一出版即告畅销,从此“蔡骏”几乎成了悬疑畅销书的名片,《天机》销量更是高达230万册。

到目前为止,每年保持出版两部长篇小说,说明了蔡骏的勤奋。

这个脑子里闪现着无数灵感火花的男人,就像一台永动机,一波一波毫不停歇,营造着自己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只因热爱写作所以不肯停笔的人,他为自己赢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这对所有没有学院背景、正行走在文学之路上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温暖的鼓励。

关于《人间》:

即使并不美好,也是真实的现实

蔡骏最新出版的作品是《人间》系列。

故事发生在一个失忆的失意男人古英雄身上,由此引发了自我与欲望的斗争,写出了在身份、地位、周边环境等变化后,人性表现的多重可能性,是“我与我之间的较量”。正因为古英雄凝聚了许许多多个“你”的命运,他似乎是你,但又不是你,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对于“谁是我,我是谁”的追问,对于人性的探索与命运的关注,引来了许多探讨和争论。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这个问题――我是谁?”蔡骏说:“当然那时候问还是挺单纯的,并没有想太多,不过随着年纪渐长,这个问题似乎被忘记了。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不断有其他人、有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告诉你,你应该怎么走,选择怎样的道路,做出怎样的表现……这些东西就像一个模子,把你往规定的方向塑造。现在你问问自己,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你是自己想成为的‘谁’吗?”

窗外,雨声正大,蔡骏如是说,让我有些默然。有多少人能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被安排的人生,是否能够因为《人间》的质问而多几个问号?

很多人在感叹,为什么最后要让古英雄死去?为什么要让莫妮卡毁容,变成平凡的丑小鸭??为什么最后的幸福结局居然是个梦???

其实,这些也是我想问蔡骏的:难道在人与欲望的对决中,只能残酷入骨,毫无救赎?

“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不是我悲观,而是现实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圆满和美好,那些在幻想中存在比较多吧……其实第三部《拯救者》的结局和我预先构想的不一样,因为写着写着,古英雄这个角色似乎自己能够走动,我只是在体会在当时情况中,他的心理、反应和决定。他给自己背负了太多太多东西……这些加在一起,最后的结局自然地出现了。至于莫妮卡,我倒认为,她最美好的东西从始至终都保留着,甚至更为闪亮。”

关于悬疑:

自己与自己的战斗

写作者仿佛是一个文字世界的王,在这里,他构思、创造、主宰;而读者走进这个世界,观看、追随、崇拜。

然而对于一个悬疑小说的写作者来说,这“王的尊严”似乎时刻被挑战――面对悬而未决的谜题,不明去向的未来,读者首先是猜测,其次是动用一切脑力解谜,最后甚至还会挑刺。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我看到了这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想要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和判断,这真得很难。

“悬疑小说相对于其它类型来说更加难写,因为悬疑小说作家要同时具备两种素质,就是感性思维跟理性思维都要很强大。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带着充沛的情绪,希望文字与情节淋漓尽致;而理性的一面,总要约束住内心,不能天马行空,要符合逻辑,要把各种元素合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说有时候也经常会内心很矛盾,冲突很强,觉得自己也蛮分裂的。”蔡骏如是说。

除了内心深处两个“自己”的交战,自己对自己的突破也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挑战。

《天机》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蔡骏对于“悬疑”这一类型小说的尝试远没有结束。“《天机》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故事的时间在七天内结束,还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悬疑结构。但到了《人间》,我想挑战另一种写法,想有更大的故事背景和现实意义;《人间》最重要的并不是解谜也非宝藏,而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发展,是对生命意义和现实的思考与询问。选择了第一人称,写作上也给自己加大了难度。”

其实,蔡骏算得上是大陆悬疑类型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写作历程,也可以看作是大陆悬疑小说的成长历程;而他的探索,无疑也将为这条创作道路带来新的可能性。

关于灵感:

“我的梦远比小说精彩”

《人间》的故事框架诞生于蔡骏拍婚纱时,百无聊赖的等待中。一个故事忽然在脑袋中成型,他迅速在纸上记下突如其来的灵感。

作为一个高产的作家,尤其是一个高产的悬疑作家,他常常会几个故事同时构思,“无数个灵感同时爆发,肚子里有几百个小说稿”――蔡骏这样说大概会气死很多人。

平时有非常大量的阅读,历史、宗教、科学、音乐、哲学…… “其实我看书并不是为了写作,只是我喜欢。我读的量远远超过我写作需要的。”他认真告诉我。

“你大概一天写多少?写作时如果没有灵感怎么办?”

“如果长篇的话,每天会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和字数。我生活很规律的,也不会熬夜,我已经习惯有效率的写作。没灵感的事情几乎没有吧……我算是那种进入状态很快的人,只要开始写稿会很快沉浸进去。有时候写得特别入迷的话,做梦也能梦到我在写稿子。”

“你的梦也会成为你的灵感来源吗?”

“当然!有的梦就在以前的小说里被采用了!可惜,大部分的梦都没有记住……要知道,我的梦远比小说精彩!”蔡骏有点小遗憾,也有点小得意。

关于未来:

可能性与责任感

现在蔡骏身为畅销书作家,有许多宣传和活动要参加;是“蔡骏工作室”的老板,旗下运作三本类型杂志《谜小说》、《秘密》、《九州幻想》,甚至会尝试网络游戏;之前还因为对《沉没之鱼》采用了从未有过的“译写”而被媒体关注。

但他却有些纠结,说自己最理想的境界是隐身在笔纸之后,专心写作,他还有好些故事没有完成;在创作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说起有时宣传上“悬疑天王”的头衔,类似“悬疑史诗”的口号,蔡骏微微转过头去,赶快解释:“这是出版社的宣传……我看到也会觉得有些尴尬。”

“觉得悬疑小说已经成为束缚你的一个标签了吗?”我问。

“是啊。当初写悬疑小说是有一定偶然性的,我本身对于各种文学类型都很喜欢,尤其喜欢历史。而且,我相信目前我创作的这些作品,仅仅是我创作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我一定还会写出许多其他不同类型的更好的作品。”

至于在其他领域的工作,蔡骏也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太主动的人,只不过某个合适的时刻,有合适的合作方式找来,所以就做了下去。

其实我觉得,蔡骏心中对悬疑类型小说怀有一份深重的责任感――无论是开工作室推介作品、尽力配合各种宣传或进行写作的多种尝试,无不是用温和坚持的方式,为悬疑小说的普及与成长积累着力量。他熟知这个世界运作的规则,却在内心保有坚固的信仰。“每次听到仍然有人把悬疑小说和恐怖小说混为一谈时,我会尴尬,也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长。”

上一篇:共读:享受最美的知性时光 下一篇:《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