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野生杜鹃属植物调查及开发利用价值

时间:2022-05-20 05:48:38

龙泉市野生杜鹃属植物调查及开发利用价值

摘要 调查了龙泉市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及地理分布,简述了杜鹃花属植物在园林方面及药用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开发利用方面的途径。

关键词 杜鹃花属植物;种类;开发利用;浙江龙泉

中图分类号 S6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36-01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全世界约有900种,中国产约有530种[1],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2-3]。龙泉市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于各种植物生长,通过调查龙泉市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及地理分布,简述了杜鹃花属植物在园林方面及药用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方面的途径。

1 自然概况

龙泉市地处浙江西南,位于丽水市生态示范区内,境内层峦叠嶂,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逾730座,境南有海拔1 929 m的江浙最高峰黄茅尖,为瓯江、钱塘江、闽江源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6 ℃,年平均积温6 446 ℃,年平均无霜期263 d,年降雨量1 700 mm左右,相对湿度79%。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差较大,高山与平谷气温差异较明显,有着多样性小气候环境,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华东植物摇篮”之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

2 龙泉市杜鹃花属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

通过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1-3],龙泉市杜鹃花属植物有10种,其种类及地理分布见表1。

3 杜鹃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3.1 叶半常绿或落叶灌木

花序为伞形总状花序;花梗长1.5~2.0 cm;花冠黄色或金黄色(羊踯躅)。花簇生或成伞形花序;花梗长0.5~1.0 cm;花冠红色、紫色或白色。落叶灌木;小枝无毛或仅幼时有毛;叶一型,常集生枝顶。叶卵形、卵状菱形或宽卵形,长1.5~3.0 cm,宽1.0~2.4 cm,叶柄长3~4 mm;花冠丁香紫色(丁香杜鹃)。叶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宽卵形,长3.5~7.5 cm,宽2.5~5.5 cm,叶柄长5~10 mm;花冠淡紫色或玫瑰红色(满山红)。半常绿灌木;小枝密被扁平的糙伏毛或柔毛;叶二型,春叶散生枝上、夏叶集生枝顶(映山红)。

3.2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花芽具粘液;小枝、叶片、花梗、果实均密生刺毛和腺头刚毛(刺毛杜鹃)。花芽无粘液;植物无上种毛被。叶片厚革质;总状伞形花序,有花5~10朵。叶片下面苍绿色,网纹明显;除幼时中脉有疏毛外,两面无毛;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9 cm,宽1.5~4.0 cm;花冠5裂,雄蕊10枚;果实长1.2~1.8 cm(安徽杜鹃)。叶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8 cm,宽2.5~6.0 cm;花冠7裂,雄蕊14~16枚;果实长2.5~3.5 cm(云锦云鹃)。叶片下面被淡棕色或淡灰色的薄层毛被,老时灰白色,基部楔形,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 cm,宽1.5~3.5 cm(猴头杜鹃)。叶片革质;花单一或3~5朵成伞形花序。叶片先端有凹缺,雄蕊5枚;果实宽卵形,长约7 mm(马银花)。叶片行端无凹缺;雄蕊10枚,果实圆柱形,长为3.0~6.5 cm(麂角杜鹃)。

4 杜鹃花属植物开发利用

4.1 园林应用

该属植物多为常绿植物,具有开花早、色泽艳、整株姿态优美的特点,艳丽的花朵,花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及紫色等,优美的姿态,在园林绿化、美化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杜鹃花植物用于布置花坛和花境,也可修剪成花篱;云锦云鹃叶形大,嫩叶红色,花大洁白且带芳香,故名“云锦”,极具观赏价值[4-5]。移栽至低海拔后也能正常开花,是值得推广利用的品种。

4.2 药用价值

杜鹃花属植物作为药用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白花杜鹃的根、花入药可治腹痛、下痢、红崩、痔疮等;杜鹃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的功效,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羊踯躅是一种中草药,汉代名医华佗曾利用它配制“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历代医书都记载其用途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也可用于治疗瘟疫、慢性支气管炎,颇有疗效;杜鹃的花、叶可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痒的功效;根有毒,却有祛风湿、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疗效。

5 引种栽培及保护建议

由于花木市场的蓬勃发展,有些人对野生杜鹃大树古桩进行采挖,因生长受生境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优良种类的死亡。因此,建议林业部门加大力度对野生杜鹃资源进行保护,严禁采挖野生杜鹃大树古桩,保护现有的野生杜鹃植物资源。对野生杜鹃属植物资源引种必须因地制宜,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优势、潜力大的野生杜鹃资源作为开发重点,适时适量地进行采集,并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培育出丰富多彩的园林观赏杜鹃品种,通过人工驯化和大批量繁殖栽培,不但能使这些资源免遭破坏,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冯国楣.中国杜鹃花(第1-2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 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5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17.

[4] 赵冰,杜宇科,付玉梅,等.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杜鹃花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000-4001,4041.

[5] 李娟,陈训.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83-2485.

上一篇:农用小客车离合器整体检修方法 下一篇:当亏损成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