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课堂动态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时间:2022-05-20 03:57:30

试析小学体育课堂动态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摘 要: 小学生生性贪玩,活泼好动。体育作为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普遍觉得是身心放松的绝佳良机。国家重视体育建设,并提出了全民建设的口号,2008年奥运会达到了全民健身的高潮。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常常出现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并没有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本文就动态教学作阐释,以期能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实用性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动态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历来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喜欢上该科目,并主动学习。在课程改革中,各种教学方式被提上了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育中,学生难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喋喋不休,学生听得厌烦,进而产生厌学的叛逆心理。小学生作为特殊主体,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巨大的好奇心,但同样可能产生厌倦。怎样做好学生心理变化的观察,怎样适时地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心快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小学体育是学生接触体育的关键阶段,可有效地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开展动态式的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需要观察学生的微妙变化

人人都有所喜好与厌恶,学生看到喜欢的事情时眼睛放光,看到厌恶的事情眼神鄙视。以动态方式融入体育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表情进行观察,随时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步骤。这里的变化可以是表情变化、眼神变化、动作变化等,教师要学会观察,通过外部表情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让教学满足学生需要。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分组时,有些小学生之间难免有所芥蒂,当挨着分布时,表情可能是厌恶的,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位置,让学生心无旁骛地比赛。另外,学生可能对拔河双方的能力分布起反对之心,发出反对之声,表明分布的不公平,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地进行均衡分布设置。这里的表情把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表情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更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免判断失误。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天生酷酷的,不苟言笑,那么依此判断其不高兴难免有失偏颇。关注的时间、关注的方式、关注后采取的策略都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只要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让课堂设计活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根据下一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进行的备课设计。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以为这样就能做到毫无遗漏。但当教学过程出现新情况时,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应对。教师应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因素。小学生天动,教师应该在安全上考虑教学安排,做到学生受到伤害时进行及时救助。准确预测课堂教学的可能变化,做到应对策略的切实可行。比如教师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到天气因素,如当天进行跑步测试因下雨不能完成,转战到教室,就应该做好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避免不知所措,让学生在教室内自由活动。再如,一堂课中教师可能以为跑步要领要用一堂课时才能完全领会,但是学生半节课不到就学会了。如果老师没有另外的教学任务,这节课就可能被浪费。小学生爱哭爱闹是常态,当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出现哭啼,教师要适时鼓励,做做游戏,让学生开心起来。

三、师生和谐,平等友爱

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威严,不可侵犯的。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可能因教师的出场变得哑口无言,因此学生心底就有畏惧。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做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交谈,这样才能完全明白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方式的期望。动态教学是根据学生调整教学方式,如果师生间互不来往,老死不言,那么教师怎能知道学生的想法呢?在体育课中,学生也许喜欢自由活动,也许喜欢篮球,但教师偏安排学生跑步或跳远,学生由于恐惧不敢言,勉强撑过一节课。学生没有发挥其积极性,教师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徒劳。只有放下身份的老师才能把课上得更加生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动态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四、结语

歌曲《童年》将小学生的天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小学生好玩、天真、无忧无虑。体育课可谓是学生最爱的一堂课了,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畅快地游玩。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原本学生深爱的课程可能会变得厌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解学生的喜好,让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选择动态的教学方法。动态教学以学生的喜好、表情、动作为出发点,见机行事,做到教学是变化的教学,变化是为学生服务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孙金龙.保护与帮助的四个问题与对策――以小学体育分腿腾跃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13,33(9):24-25.

[2]司文娟.探析小学体育课的创新教学法[J].内江科技,2009,30(7):200,46.

[3]黄文生.运用教学策略,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活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2(7):89.

[4]王莉亚,俞亚莲.对小学体育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80.

上一篇:一个甲子里的市场变迁 下一篇:浅析“公转私”业务潜在洗钱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