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体会

时间:2022-05-20 02:41:45

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30例。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给予制定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根据Mazur制定的踝关节症状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30个月的随访,优16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结论 据骨折损伤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良好复位、稳定固定,早期关节活动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Pilon骨折;内固定;植骨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此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约占胫骨骨折总数7%~10%。Pilon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约75%~85%)和严重软组织损伤。临床治疗困难,并发症多, 预后不佳。作者自2007~2011年收治并获得随访30例Pilon骨折病例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11年收治并获得随访30例Pilon骨折病例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5岁。按RuediAllgower分类[1]:Ⅰ型骨折4例,Ⅱ型骨折16例,Ⅲ型骨折10例。其次根据软组织有无开放伤口,可分为闭合性及开放性Pilon骨折。

12 诊断 外伤踝部肿胀、疼痛伴畸形,活动受限,结合踝关节正、侧位片及CT检查。对于高能量损伤的患者应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以免遗漏其他部位的损伤。应密切观察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等。2例Ⅰ型骨折行石膏外固定的制动,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6例,外固定架固定3例。软组织损伤轻、肢体肿胀不明显,可于伤后6~8 h内进行急诊手术,局部软组织肿胀及损伤过重者,皮肤条件差,有张力性水泡形成者,行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架维持肢体长度,待肿胀消退后手术,时间一般约为伤后10~14 d。术中注意保护骨膜和软组织,尽量减少剥离和损伤。对胫骨下端骨质压缩缺损者行植骨术。术中透视拍片。术后抬高患肢,以减轻肢体肿胀,给予定期换药拆线。固定稳定患者,术后可进行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渐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 按照Mazur评价标准[2]进行评价,优:>92分,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肿痛,步态正常,活动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正常步态,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差: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过6~30个月的随访,优16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66%。有伤口愈合欠佳2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有伤口创面部分坏死2例,给予植皮及转皮瓣后创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2例。

3 讨论

胫骨Pilon骨折是涉及负重关节面及干骺端的胫骨远端波骨折。Pilon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Pilon骨折根据关节面和干骺端的移位及粉碎程度的RuediAllgower分类分为:Ⅰ型(简单劈裂骨折,关节面无明显移位的劈裂骨折);Ⅱ型(明显的关节面移位而粉碎程度较小);Ⅲ型(关节面及干骺端严重粉碎性压缩性骨折)。其次根据软组织有无开放伤口,可分为闭合性及开放性Pilon骨折。治疗原则:修复关节面、有效维持骨折复位稳定、早期关节活动、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是指用跟骨持续牵引及手法复位外固定等治疗,主要用于无明显移位的Ⅰ型骨折,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为延期手术做准备的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等。Ⅱ型,Ⅲ型骨折病例选择手术治疗,当然具体操作视情况而定。软组织损伤轻、肢体肿胀不明显者,可于伤后6~12 h内进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主要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软组织损伤较重,肿胀明显,有张力性水泡形成或粉碎性Pilon骨折,主张延期手术治疗,早期行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维持肢体长度,待肿胀消退后手术(一般伤后10~14 d),以利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伴有软组织损伤污染严重,皮肤缺损的粉碎性Pilon骨折中,使用外固定支架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对减少术后创面皮肤感染坏死及骨外露,降低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若伴有腓骨骨折时,手术治疗时应先复位固定腓骨骨折,对于恢复小腿长度,保持踝关节形态及功能有重要作用。腓骨骨折切口取腓骨侧后缘小腿外侧切口,胫骨骨折固定时取前外侧切口,腓骨侧后缘小腿外侧切口与胫骨侧小腿前内侧切口间距至少相距7 cm以上,另外固定腓骨的钢板内固定物放置于腓骨后侧,以增强两切口之间的软组织瓣的宽度。术中注意保护骨膜和软组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剥离和损伤。手术时应避免为盲目追求骨折解剖复位,导致对骨折处血供的进一步破坏而加重软组织损伤。对胫骨下端骨质压缩缺损应行植骨术,植骨有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及人造骨,植骨时应以自体髂骨为首选。植骨不但能为关节面的恢复起支持作用,而且为内固定螺钉提供咬合点,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目的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出现。手术创面伤口张力过大时,应减张缝合或二期缝合,必要时行植皮术或皮瓣转移覆盖术。固定稳定患者,术后可进行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渐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总之,由于Pilon骨折累及关节面且胫骨远端缺乏有效的软组织保障,血供较差,易造成皮肤坏死、感染、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困难。术前应充分了解骨折的损伤机制,合理检查,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术中最大可能保护软组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稳定的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1] Ruedi T P,Allgower M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 into the ankle . Joint Injury,1973,5:13.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98.

上一篇: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