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稳定性分析

时间:2022-05-20 12:49:43

抗生素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173-01

【摘要】观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

【关键词】抗生素;稳定性

1 仪器与试药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TG328B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pHS-3C型数字式酸度计(上海理达仪器厂);抗生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抗生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加各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约8 μg/ml的抗生素溶液和约12 μg/ml的配伍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根据各种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选择检验波长,采用解线性方程组法分别加以分析。

2.2 线性方程组的确立: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对照品适量,配制成200 μg/ml的贮备液(Ⅰ),分别精密吸取Ⅰ液1.0、2.0、3.0、4.0、5.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2~10 μg/ml的抗生素系列溶液;精密称取各种配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600 μg/ml的贮备液(Ⅱ), 再分别精密吸取Ⅱ液1.0、15、2.0、2.5、3.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6~18 μg/ml的配伍系列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将两组测定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所得数据回归处理得系列方程,并根据吸收度的加和性质解线性方程组。

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和配伍液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的混合溶液,每个浓度分别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分别波动在100.56%~10024%之间,RSD波动在1.09%~1.02%之间。

2.4 配伍稳定性试验:配伍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各种抗生素注射液适量和其他注射液加入到输液中,摇匀得混合溶液。

3 结果

3.1 维生素C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头孢拉啶与维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略有升高,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氨苄西林与维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维生素C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维生素C配伍2 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维生素C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等;

3.2 肌苷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头孢拉啶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两药含量皆在96%以上,可配伍;氨苄西林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扫描最大吸收峰位置也无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肌苷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后产生颗粒状沉淀,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肌苷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肌苷配伍5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

3.3 ATP与常见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头孢拉啶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氨苄西林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ATP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ATP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乳糖酸红霉素与ATP配伍5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5 h内使用;磷霉素钠与ATP配伍2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ATP配伍2 h后产生结晶,二者不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肌苷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硫酸妥布霉素与肌苷配伍2 h内有颗粒状沉淀,不能配伍;头孢唑琳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和肌苷C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变化不大,可配伍。

3.4 阿昔洛韦与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头孢拉啶、头孢唑琳分别与阿昔洛韦配伍在37℃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氨苄西林与阿昔洛韦配伍在37℃观察,6 h内含量,pH值、颜色无明显变化,可配伍;苯唑西林与阿昔洛韦配伍在6 h内pH值、吸收度及溶液外观均变化不大,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1 h内有沉淀产生,二者不能配伍;青霉素G钠与阿昔洛韦配伍在25℃,38℃观察,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

3.5 甲硝唑与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头孢拉啶、头孢唑琳、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钠分别与甲硝唑配伍在37℃观察,8 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可配伍;硫酸链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磷霉素钠与阿昔洛韦配伍在1~3 h内有沉淀产生,不能配伍;硫酸庆大霉素与阿昔洛韦配伍8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二者能配伍;硫酸阿米卡星与阿昔洛韦配伍6 h内pH、外观、含量基本不变,可配伍。

4 讨论

本文从溶液外观及pH 值两个因素考察了其配伍的稳定性;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规定,在室温条件下配伍液的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的沉淀生成、pH值的变化情况是衡量配伍液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本研究仅从理化性质角度对临床常见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其药理及生化方面配伍因素的考察实验和有关配伍后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未作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150008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 哈尔滨)

上一篇:强化护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复方芪连口服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