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

时间:2022-05-19 01:36:28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

【摘 要】研究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目的论三个法则对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过程的适用性,探讨了适合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遵守目的论的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鉴于新闻汉译文本与原创汉语文本相比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在具体翻译中宜以交际翻译法为基本翻译方法,采用提高用词丰富程度、隐化代词和虚词、用日期表示时间、调整句式,缩小封闭结构的容量等策略减弱翻译文本的趋向性,提高译入语受众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目的论;硬新闻导语;交际翻译法;翻译策略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也愈加强烈。新闻媒体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新闻导语更被誉为新闻的灵魂,是一则新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导语通过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述新闻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新闻形式多样,其导语的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对新闻导语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结合不同类型的新闻对其导语进行分别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英语硬新闻导语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支撑,探讨了目的论对英语硬新闻导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适合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的翻译方法。

1 硬新闻导语与目的论

硬新闻又叫“动态新闻”,与软新闻共同构成西方新闻界新闻业务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张威认为,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形式,重在迅速传递信息;软新闻是一种注重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形式,正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如愉悦、深思等[1]。White认为硬新闻指与突发暴力、命运颠倒与严重违犯社会道德秩序有关的报道。王振华将硬新闻分为事件新闻和问题报道。事件新闻指的是灾难、政治暴力、犯罪、经济衰败等事件;问题报道是指来自权威机构或个人的批评、指责、呼吁、警告、发现等[2]。不同类型的新闻,其导语的形式亦不相同,导语的目的及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便不一样。硬新闻在文体上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倒金字塔结构,因此硬新闻的导语往往是概括式导语。

目的论是由德国学者汉斯・弗美尔提出的翻译理论模式。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行动皆有目的,所以翻译要受目的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视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3]。因此,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目的,其主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此外,目的论还有两个从属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它们均从属于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应能被译入语受众理解,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与交际情景中应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是指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则受翻译目的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影响。

目的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不同类型的新闻导语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目的,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或几种翻译策略进行翻译,而是视其具体功能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同样,目的论可以为英语硬新闻导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目的论在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中的体现

中英语言因为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一般说来,西方硬新闻导语通常首先介绍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然后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而中文新闻往往相反,通常首先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然后引出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西方硬新闻导语作为概括式导语,往往囊括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几个要素,信息量大,因此扩展的简单句较多。而中文硬新闻导语语句相对简洁、凝练,因为同是概括式导语,有时句式虽长,但不失流畅。

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文本同样应体现原创中文硬新闻导语的语言结构特点。目的论对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目的性法则

硬新闻导语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介绍新闻事实的核心;二是,揭示新闻的主体;三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的目的也是介绍新闻事实,激发读者兴趣。而在英语硬新闻汉译实例中,对目的性法则的实现基本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译文通常包含了原语文本的所有重要信息,基本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量的要求。

2.2 忠实性法则

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文本忠实于原语文本,不仅是语言结构层面,在受众对原语的理解和反应方面也应一致,这体现的是目的论的忠实性法则。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的忠实程度是由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的。译语文本也应实现硬新闻导语的功能:介绍新闻事实的核心,激发读者兴趣。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遵循忠实性法则主要体现在用词一致、信息量一致、语序一致三个方面。

2.3 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法则指译文必须能为接受者所理解,在译入语和译文使用的环境中需有意义。若以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为评判标准,则连贯性法则相当于达,译文应基本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表达通顺、连贯。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需遵循并体现连贯性原则,只有这样,新闻事实才能为受众理解、接受;否则,新闻导语便无法实现其功能,新闻也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过程始终贯穿着目的论的三大法则: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将目的论作为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硬新闻导语的目的和功能,笔者认为交际翻译法比较适合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具体的翻译策略可以根据交际翻译法进行选择。

3 交际翻译法

交际翻译是英国译论家彼得・纽马克教授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之一,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4]。交际翻译重视的是目的语及目的语读者,要求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御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简言之,交际翻译试图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同时使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为读者接受、理解。关于具体的翻译策略,下面根据一些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袁国廷对VOA双语新闻网站中的汉译导语与原创汉语新闻导语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英语硬新闻导语汉译文本的一些特点,如用词丰富程度较低,较多使用高频词、代词显化,虚词显化,主要用星期表示时间、动宾短语和介宾短语容量扩展等特点[5]。根据汉译文本的特点,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为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3.1 提高用词丰富程度

在英语新闻导语汉译中常见的问题是受原语的影响,用词较为单一、简单。这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高频词的使用频次较高。因此在英语新闻导语汉译中可以提高用词多样性的意识。具体方法可以选用汉语中常用的正式的表达方式;对于高频词可以观察是因为高频词的滥用还是词汇丰富程度低造成的。如果是高频词滥用可以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进行删减;如果是词汇丰富程度低,还是变换词的表达方式。

3.2 隐化代词和虚词

新闻导语的特点之一便是语言凝练、用词简洁,节省版面。汉译文本因为受到作为形合语言的英语原文本的影响,在英汉翻译时没有进行适当的删减词,以致人称代词以及虚词显化现象较多,使得汉译文本表达冗赘,不够简练。因此,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文本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对不必要的代词和虚词进行隐化处理。

3.3 用日期表示时间

英语新闻中习惯以星期表示时间,而受词影响,相应的汉译文本也较多使用星期表示时间。根据前期研究,汉语原创新闻导语习惯以日期表示时间。因此,根据交际翻译法的原则,译者在对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中,应更多考虑译入语受众的表达习惯和理解接受。因此,相应的时间表达也应以符合汉语习惯的日期进行表达。

3.4 调整句式,缩小封闭结构的容量

秦洪武认为,汉语小句内的结构封闭,小句中的宾语、介宾结构中的宾语以及名词短语的中心词就是结构的闭合点,由于往左扩展且结构封闭,汉语对结构容量非常敏感,变现为结构容纳的词汇数量有限[6]。但英语新闻导语的汉译文本常常表现出封闭结构的扩展趋势,因此,在其翻译中应有意识地对语序及封闭结构进行调整,以符合译入语受众的表达习惯。

4 结语

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阈,对不同的翻译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英语硬新闻导语具有概括式的形式及信息传递、信息交际的特点,其功能和目的决定了目的语文本的形式和特点,以及所应采用的翻译方法。英语硬新闻导语的汉译应结合汉语翻译文本所有的共性特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减弱翻译文本所具有的倾向性,使译文更接近目的语的语境意义,更有利于目的语受众的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张威.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J].国际新闻界,1998(4):62.

[2]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4(5):31.

[3]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67.

[4]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on,1981:22.

[5]袁国廷.VOA双语新闻导语的汉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29-32.

[6]秦洪武.英译汉翻译语言的结构容量:给予多译本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2010(4):74.

上一篇: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下一篇:"长Z文件"数据质量控制码的定义与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