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5-19 10:13:23

浅议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创新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学既有可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展契机,成为学生的发展动力,使创新思维火花光芒四射,又可能使之渐渐熄灭,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思维。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再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最后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学生这些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我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善教巧拨,丰富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难不可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善治水者,必识水性”,数学教学与治水一样,教师只有吃透教学大纲和习题要求,清楚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把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水到渠成。

四、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教师还应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因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分子,有的学生就会发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于是我顺势提问:能不能把上面的四个分数化成分子都是12的式子呢?引导学生将它们化为12/28,12/26,12/27,12/25,通过同分子比较分数的方法判断大小。这种违反常规、变换角度的方法诱发了学生的数学灵感,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经常性工作,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但只要我们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着眼于发展、创新,着重于知识教学,着力于学生的自我表现,着手于开放训练,精心设计练习,多给学生留些思考、讨论、创新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从法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透视“无讼” 下一篇:批评与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