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宋代排水系统仍在造福今人

时间:2022-05-19 10:05:46

赣州:宋代排水系统仍在造福今人

世界城市的标志不仅仅是要拥有多少高楼大厦,更需要拥有的是坚固的城市排水系统。

说到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很多人会想到法国巴黎针对下水道排水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实时监控体系,会想到日本早就制定的《下水道法》,会想到德国人100年前在中国青岛修建的、至今仍运转良好的现代排水系统。但实际上,中国人早就创造了成功的古例。

中国城市中,江西省赣州市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名列前茅。但说来惭愧,这应该归功于900多年前的一位宋朝官员刘彝。

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自唐代建城以来,洪涝连年不断。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以治水闻名于世的官员刘彝任虔州(即赣州)郡守。

刘彝上任后,经过反复思考和实地踏勘,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建设“福寿沟”,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东南部以“福沟”、西北部以“寿沟”命名。

福、寿两沟总长12.6公里,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两沟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两沟的水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分别排入章江和贡江。

刘彝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水窗”。水窗即是排水口的阀门,能在汛期防止江水倒灌。刘彝让排水口附近的管道呈现多层断面,将坡度增加到普通管道的4倍,这样就形成了足够的水压可以冲开水窗。当贡江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

福、寿两沟工程费时将近十年时间才完工,直到今日,还有900多米下水道仍然在使用。至今,赣州市民还在享受着这位宋代父母官的余荫。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表示:赣州旧城,即使再增加三四倍雨水、污水流量,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刘彝的铜像坐落在赣州的宋城公园,当地百姓敬佩地说,刘彝“不是光练嘴或纸上谈兵,而是实干派官员”。

面对古代的同仁,不知道今天的城市管理者是否会汗颜?是我们的财力不如古人雄厚?还是我们的科技不如古人先进?如果都不是,那为什么我们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却不如古人先进?

上一篇:警惕新一轮“逃废债”潮 下一篇:浑水摸“俞”:新东方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