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

时间:2022-05-19 09:35:21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迅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结构,在政策扶持、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和积极认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进课程建设、发展创业实践教育、强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校;创业;创业教育; 特点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1]。目前,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倡导创业教育理念,推进创业教育发展已是国内外多数高校的共识。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相比,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学习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经验,探索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因

澳大利亚开始实施创业教育可追溯到“二战”后各高校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而针对个人创办小企业开展的短期培训。最初创业教育还仅限于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并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这一水平上。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政府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新型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各高校迅速引入创业课程,部分高校甚至设置了创业教育专业。到2005年,澳大利亚39所大学(university)中已有34所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设置创业教育专业的大学有8所,开设研究生专业教育课程的达11所[2]。目前,澳大利亚各高校已普遍实施创业教育,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普遍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动机为目的。

(一)市场化的高等教育政策不断推进

为推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陆续出台了《澳大利亚研究:高等教育的贡献》、高等教育学费计划、《高等教育管理回顾: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进行规划和改革。

一方面,强化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管理,收回原有各种委员会的拨款权,由联邦财政部门统一拨款,通过财政权引导高校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资金优先分配等政策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现高等教育市场化目标。截止2009年,澳大利亚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已达3%[3]。同时,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鼓励学校从学生学费、校友捐赠、投资收益等非政府渠道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1989年市场化政策逐步实施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政府对高校投入支出已从原有的90%降低到接近55%[4]。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教育政策变革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当时学校的教育资源却无法得到同比例的增加[4],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在质量和数量上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基于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和澳大利亚小企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40%的现实 [5],澳大利亚高校迫切需要通过开拓创业教育等新途径来开拓市场,实现服务社会与获取教育资源的统一。于是,一些澳大利亚大学开始结合国家政策变革调整自身办学目标和办学模式,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三)高校总体收入持续增加

伴随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变革,虽然联邦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总量有一定的减少,但由于市场化的作用,在学生学费、科研成果转化等资金的作用下,澳大利亚高校总体收入并未降低。以改革初期的1992-1999年为例,虽然州政府投入减少了67%,但高校总体收入依然增加了42%,其中学生学费收入就达14亿美元 [4]。总体教育经费的增加,使高校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用于创业教育和相关设施配套,促进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而创业教育的发展又为高校带来了更为丰厚的收益,实现了高校资源的良性循环。

二、澳大利亚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创业教育导向非功利化

在澳大利亚实施创业教育初期,各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往往是以企业家速成为目的,以岗位培训为核心,通过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促进其就业,在价值导向上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功利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施创业教育的各高校逐渐发现,以功利性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存在后劲不足、教育内容片面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市场的推动和各高校的努力下,目前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正逐步成为非功利化的系统教育行为。注重受教育者个人潜质的发掘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的共识。如塔斯马尼亚大学学者Colin Jones在其研究成果中就强调:“尽管发展创业教育的初衷是缓解当时就业压力,但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它已不再是从属于就业的应急政策,而更多地是教育学生终身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获取持续创业能力,塑造新型企业家。”[6]而且,从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教学实践看,该校创业教育也正是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目标导向下,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融入创业实践教学和理论研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业教育机构系统化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能够普遍开展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及研究体系, 与澳大利亚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全面负责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实施、创业研究、创业实践等。而且各创业教育机构中配备了专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并有不少高校的主要领导也在创业教育组织体系中担任主要研究工作[7]。此外,各高校还建立了由校董事会、校务管理委员会、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教育智囊团,依托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帮助创业教育筹措资金,寻找创业实践机会,指导创业教育实施方向等。如塔斯马尼亚大学根据创业教育需要,与州创新咨询委员会、企业家、政府行政人员、科学界等相关部门和人士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为创业教育政策、实践等领域提供建议和帮助的咨议机构[8]。依托这一管理体系,既发挥了社会对创业教育的监督和支持作用,又确保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化

目前,创业教育在澳大利亚已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或学科进行建设和研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大利亚多数高校已经建设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内容上看,各高校课程设置普遍包括市场营销学、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精神和创造力养成、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等几十门课程。尽管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普遍涵盖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操作、企业家精神等主要领域。从课程层次看,涉及TAFE学院继续教育课程、本科生教育课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等方面。从受众层面看,既有通选课程,也有有学科背景的专业课程。因此,从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看,主要包含三种实施模式。第一种是以高校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实施模式,该实施途径主要以培养专业化创业人才为目标,主要依托各高校商学院或学校创业教育中心完成。以莫道克大学创业课程为例,其创业学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各阶段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和公共修课四个部分[8]。第二种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该模式面向所有大学生开放,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促使大学生获得基本创业能力[9]。第三种则是以培训为主要目的的TAFE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各学院以政府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为导向,依托政府开发的创业教育模块化教材为蓝本并结合学院实际合理调整,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将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企业管理、市场评估等内容集中教授给学生,提升TAFE学院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便于学生稳步提升创业能力,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或是培训课程,教学内容通常实行分级教学,学习者只有学习并通过了低级课程的学习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完成基本理论、案例研究、模拟实践等各项学习环节,逐步掌握和提升创业能力,达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目标。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着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澳大利高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化工作。首先,从数量上保证创业教育拥有足够师资。如塔斯马尼亚大学自创业教育开始实施,便汇集了企业管理学院全院教师力量支持创业教育;而阿德莱德大学创业与创新研究中心仅核心教学和科研专家就有9位,此外还有大量的教研人员和客座学者,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10]。其次,强化创业教师的师资选拔和专业培训。一方面,创业教师培养坚持以提升创业教育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开展普遍性的教师发展专项计划,聘请政府部门、企业界和社会团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创业教师进行系统培训[11]。同时,通过案例示范教学、专题研讨、选派教师参加创业实践或调研等形式帮助教师获得创业体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创业教育迫切需要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从事教学工作的现实,各高校积极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人员担任高校兼职教师[12]。而且,这些兼职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综合水平。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内容。第三,重视创业教师的创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各高校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学术研讨会、创业教育研究培训班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创业教育科研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展开创业教育科研工作,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则给予推广使用。如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目标的变革很大程度就得益于学者们对原有创业教育不足的研究。

(五)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社会化

经过多年发展,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涵盖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社会化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首先,政府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高校总投入有所减少,但在推动创业教育发展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在政策、资金上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从资金上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创业行为给予大力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启动了国家产业发展服务计划、新企业工作坊计划等一系列创业支持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5],同时,政府每年直接以资金帮助的方式为新兴企业保驾护航,通过提供一定量的启动资金,帮助年轻创业者创业。如1998年,尽管经济不景气,澳大利亚政府依然提供了401亿澳元用于支持小企业创立和发展,此后这一资助数额不断扩大[13]。而且针对特殊公共服务企业的发展,政府设立了社会企业创立和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解决的相关企业发展[14]。

其次,从政策上对大学生创立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政府先后启动了创业拓展计划、咨询服务计划、新创业工作坊等咨询和服务计划支持毕业生创业培训、创业咨询等工作。同时,还要求高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帮助,允许大学毕业生在创业期间合理利用高校的相关资源。

再次,创业教育组织及企业界积极投入到高校创业教育活动中。从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看,创业教育组织及企业界在促进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中心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沟通体系,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界创业教育资源,形成了集政府机构、高校、社会组织于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以澳大利亚著名的约翰海涅创业大赛为例,该赛事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大学生创业赛事之一,由澳大利亚政府、高校、非盈利性组织及企业共同发起实施,目前已成为澳大利亚各高校展示自身创业教育实力的重要平台[15]。

第四,良好的国际支持环境。基于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发展情况良好的现实,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多次在澳大利亚召开创业教育研讨会,而OECD、欧盟职业教育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也多次邀请澳大利亚创业教育专家参加专题研讨会[12]。可以说国际组织所做的这些具体而富有建设性的工作,既是对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六)创业教学过程实践化

与其他传统课程相比,创业教育课程是一种极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也必然要求安排大量的实践教学。澳大利亚创业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了创业教学实践化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大量实践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实践化与课外教学实践化有机结合。首先,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化环节。教学过程中,各高校一般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组织学生模拟案例中的角色进行虚拟创业,及时处理模拟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技巧和能力。如格里菲斯大学在教授创业实务这门课程时,始终坚持以真实商业或创业案例为依托,通过模拟创业,以体验式的方式提升创业能力[16]。其次,高度重视课外创业实践锻炼工作,依托实践指导教师和顾问的企业家背景,组织学生实地调研撰写创业分析报告,并由兼职教师指导有创业意愿及创业实力的学生到公司开展创业实践或独立新创小企业,在实践中发现创业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解决创业困难的能力。

三、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是高等教育变革下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形式的延伸和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三种相互关联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一,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为代表;其二,组建专职创业教育机构,专司创业教育课程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培训学院为代表;其三,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17]。目前,这三种模式是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模式,在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澳大利亚相比,中国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实践、师资培养等方面均大有可为。

(一)确立非功利化的创业教育目标取向

创业教育的提出和实践是中国高校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养成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人格,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创业教育绝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从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看,其培养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单纯的创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创业理念培养、企业家精神养成、创业思维锻炼等内在内容。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推行创业教育以来始终强调“能力取向”的要求一致。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就业工作或企业家培养,2010年4月召开的“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是对中国创业教育目标界定的要求,也是做好创业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上,必须摈弃原有的功利化取向,将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养成、创业人格锻炼等内容纳入创业教育目标,以实现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扎实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二)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是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这一组织机构的建构需要学校的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高校、政府、企业等组织和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建构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促进创业教育稳步发展。

综观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在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创业教育的专职机构,而且组建了集政府、企业、高校等组织和个人于一体的智囊团和咨议机构,共同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从中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看,在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已经初步建构了一批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如2010年5月成立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各高校成立的创业教育主管机构等,基本上建成了统一指导、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基本框架。但是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依然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体现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基本上以政府主导为主,在专业化指导方面力量有限;其次,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往往依托就业处、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实施,使创业教育很难像澳大利亚高校那样形成专门的创业学学科;第三,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社会参与度严重不足,创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创业协会、创业教育中心、学术研究组织、企业等组织及个人的介入,形成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机制。因此,未来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发展在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作用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和倡导民间组织的参与和介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格局。同时,高校自身应进一步明确校内创业教育实施机构的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创业教育管理和实施,努力推进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发展。

(三)构建多样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大学生提升创业理念、培养创业精神、锻炼创业能力的基本载体。如何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育人目标,实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达到构建多样化创业教育课程目的,是新时期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从澳大利亚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看,澳大利亚高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提供了专业型、普及型、培训型三类不同层次、内容涵盖创业教育各个方面的多样化课程,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要求,能比较有效地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从中国目前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情况看,虽然已经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编写了受众面较为广泛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部分高校自己开发了校本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普遍存在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课程内容较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这与教育部的《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等要求并不符合[18]。因此,未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一方面对于国外已经很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大胆实施拿来主义,直接拿过来适当改造后使用;另一方面,政府、高校、企业等机构通力合作,吸纳国内外成功经验并结合地方特色,共同开发出针对性强、学科融合度好、高质量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创业师资团队是高校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理想的师资团队应包括专职教研人员、职业规划师、实践指导教师、成功创业的企业家等人员。

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情况看,多数创业教育教师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教师和行政人员,他们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后匆匆走上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岗位,专业教学能力及创业科研能力普遍难以达到创业教育的实际要求。而且,仅是这样一支创业教育团队,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也十分有限。截至2011年2月,参加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仅1 000余人[19],接受 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教师仅近3 000人[20]。这与中国高校数量及学生数量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为推进中国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高校应首先从数量上保障创业教师队伍。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相应知识背景和实践经历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弥补创业教师数量上的不足。其次,强化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大力支持创业教师参加高水平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方式组织教师在高校间和地区间展开交流和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三,积极引进创业型外聘教师。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具有企业家背景的外聘教师是创业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结合创业教育目标,将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等社会人士为创业导师的方式转化成长效机制,依托企业家、创业者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模拟创业和创业实践提供实际指导,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五)营造良好创业教育社会环境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能有效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与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都无形中推动了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从中国创业教育实施的整体环境看,既有优势,又有不足。首先,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所在。政策上,中国政府先后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引导大学生创业,并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有关小额担保贷款、收费优惠等相关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开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创业引领计划”以推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实践。资金上,通过提供创业贷款保障政策、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项贷款、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等资金倾斜策略,为大学生新创企业提供资金上的优惠和支持。其次,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支持的“MM创业计划”、中国银行支持的“中行网银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企业支持项目,但对于中国庞大的企业数量和大学生群体,这些支持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为推进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政府部门必须继续发挥其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细化现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长效机制。同时,建立相应优惠政策和规章制度,引导社会各界投身到创业教育领域中。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到融入创业教育是企业储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创业教育中担当起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新闻媒体,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和报道,在全社会兴起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创业教育、共同发展创业教育的良好格局。

(六)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它是学生获得创业实践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澳大利亚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坚持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做中学,直接在模拟创业中直面创业教育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中,澳大利亚高校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全面提高学生在创业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中国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从2009年教育部开始依托11所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到2010年这些创业实习基地提供给大学生创业用场地达3万m2,高校学生创业企业达到540家,创业人数近4千人,仅2009年就创办了203家企业和团队,共有2 236人创业。这些基地均为创业企业提供1~3年的租金减免、提供小额创业贷款、配备创业导师、创业技能培训、综合咨询等服务,切实为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条件环境和支撑服务[21]。2010年,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制定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计划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这一重要举措对缓解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不足有积极的帮助作用,也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有实质性的提升作用,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仍远远不够。高校应借鉴和学习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做法和经验,首先,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各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必须强化自身管理和优化工作,以大学生需求为主要导向,将创业实习基地打造成为学生满意、功能强大、效果明显的大学生综合实践创新平台。其次,在做好原有创业大赛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赴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获得创业经验。第三,创业教育中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在实践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创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体悟,养成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1-44.

[2] ELSIE S K CH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ustralia: a preliminary study[J]. The Journal of Asia Entrepreneurship and Sustainability, 2005(1):2.

[3] MEEK V L.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Enemies with and without[M].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2009:154.

[4] GALLAGER M.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ublic universities in Australia[D]. The IM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OECD, Paris, French, 2000.

[5]SAEE B A, ANZAM.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ustrali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C]//the World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is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rnham, Netherlands,1996(6):24 - 26.

[6]JONES 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visiting our role and its purpose[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0,17(4):500-513.

[7]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ECIC Visiting Scholars and Adjunct Professors[EB/OL]. (2011-8-24)..

上一篇: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路径及其走向 下一篇:博弈论方法的群体决策信息集结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