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乡旺:踏遍群山唤得新绿归

时间:2022-05-19 06:15:24

【前言】李乡旺:踏遍群山唤得新绿归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多年的努力,最终结出了绿色的“硕果”――云南80万亩原本怪石嶙峋的石头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以开远为例,经过十五六年的治理,5万亩人工林已将原本白花花的石漠化山头盖住,郁郁葱葱、生意盎然。1996年前开远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0%,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6%,如今开远的...

他是一位老师,2003年退休了,学生却更多了。林场的师傅、农民工兄弟、少数民族乡亲都亲切地喊他一声“李老师!”他是一个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践行者,为了山更青水更绿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治理石漠化20年至今未曾停下脚步的他,就是西南林业大学退休教授李乡旺。

1995年,当“石漠化”这个科学名词刚刚出现的时候,西南林业大学就接到了国家林业部下达的“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治理”的科研任务,这一艰巨任务落到了李乡旺身上。要让石头缝里长出树来,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呀,更何况指定的研究地点是红河州北部干热瘠薄、土壤缺水的石头山。

李乡旺的研究方向是树木学,与石漠化治理毫不相关。知天命之年的他以国家的需要来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埋头于实验室,奔波在实验地。20年来,李乡旺以红河州的建水、开远等地为基地,辐射蒙自、弥勒等地,一只背壶、一个挎包、一顶草帽,和石漠化“死磕”。“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班,周五晚上就急匆匆地乘夜班车奔向实验基地,马不停蹄地工作两天,再赶回学校。”李乡旺说,有时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监测数据,在野外一待就是一整天。从一个基地到另一个基地,没有交通工具,就跳上农用的手扶拖拉机,颠簸着往石头山里赶。

1999年,李乡旺和开远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上山寻找乡土树种,恰遇下雨,一不留神,他的脚踩在松动的碎石上,从山坡上摔了下来,当时一阵剧痛袭来,他却怎么也不愿上医院。此后,腰椎连接着骨盆的位置时时作痛,他还是没当回事,一直忍着。几年后,李乡旺在调研另一个项目时发生交通事故,不得不到医院拍x光片,医生告诉他,他身体的这个位置有陈旧性骨折,他这才想起在开远摔的那一跤。

默默坚守20年、积累了近万个试验数据后,李乡旺最终从50余个乔灌草种中筛选出了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既耐旱耐热又耐寒的乔灌草种,摸索出了不同树草种的育苗、造林方法,研究出了多个石漠化治理模式。他的科技成果得到当地林业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并从开远市、建水县向蒙自市、弥勒县一带辐射。他跑遍了云南6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协作完成了《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基础性文本的研究制定,完成了《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研究》《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参考树草种研究》。

多年的努力,最终结出了绿色的“硕果”――云南80万亩原本怪石嶙峋的石头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以开远为例,经过十五六年的治理,5万亩人工林已将原本白花花的石漠化山头盖住,郁郁葱葱、生意盎然。1996年前开远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0%,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6%,如今开远的造林成活率达85%,森林覆盖率达32.4%。

石漠化的治理除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外,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开远市的碑格乡,曾是少数民族扶贫攻坚乡,在李乡旺的指导和当地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当地农民开始种植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成活率高的“开远滇杨”,每亩林木每年就可为农户增收上百元乃至上千元的收入。当地的村民们都说,是李教授带来的“开远滇杨”,让他们脱贫致富!

上一篇:开启“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下一篇:立足三农践行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