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攻破易错题

时间:2022-05-19 03:45:54

在学习人教版四下“四则运算”时,练习一中第10题是一个学生容易出错的数学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数学问题。

情境设置:山羊伯伯在家里举办了一场动物王国图书展,漂亮的书架上摆满了小动物们爱看的书。小白兔、小松鼠、小鹿……都来了,小白兔大声叫道:“山羊伯伯,快开门。我们都想进去看书。”只见山羊伯伯不紧不慢地从屋子里踱出来,笑着对小动物们说:“不要急,我这有一张门票,门票上有一个数学问题,谁要是答对了就可以进来看书。”小白兔一看,门票上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请问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门票上的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那好,请大家认真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帮小动物们解决难题。

生独立思考。

生1:老师,我觉得这个题目中隐含了一个数学问题,我可以用你平时讲的方法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好,那你先提出你的数学问题。

生1:从题目中的“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可以提出数学问题:“下层比上层多多少本?”

生2(迫不及待地):我知道了。从“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这句话中,可得出上、下两层相差8×2=16(本)。如果用总数减去16再除以2,就是上层的本数(算式如右)。

看到生2抢答了这个问题,生1不等他坐下去,马上站起来说:“我的想法不一样。从‘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这句话中,可得出上、下两层相差8×2=16(本),还可以用总数加上16再除以2,就是下层的本数。”他也毫不含糊地写出了计算过程(如右所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在学习上互相较劲的孩子都不甘示弱。瞧,又来了一个献策的。

生3:我有更巧妙的解法,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从“共144本书,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这句话中,可得出上、下两层现在(从下层拿出8本放到上层后)各有的本数,现在是:144÷2=72(本)。用学过的还原法求原来的本数:上层的72本中还给下层8本,所以原来上层有72-8=64(本),原来下层有72+8=80(本)。

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耐心地倾听着。生3答完后,我准备进行分析总结,班上的数学尖子慢悠悠地站起来说:“老师,他们用的都是算术方法,我还可以用方程解。”说完,走到黑板前刷刷几下,答案跃然黑板上。

解:设上层书有x本,则下层书有(x+16)本。

x+(x+16)=144

2x=144-16

x=64

下层:64+16=80(本)。

答:上层书有64本,下层书有80本。

他最后不忘总结一下:“方程我们还没有学,不要求大家都看得懂。”

“哈哈哈哈……”同学们大笑起来,我也乐了。

这个学生易错、难解的题目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轻松解决了。

遇到学生容易出错或者反复出错的数学题时,教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听之任之,而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不妨仿效本案例中的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帮助学生攻破了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

上一篇:导数的应用复习谋略 下一篇: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