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创造潜力思考

时间:2022-05-19 12:48:53

化学教学中创新创造潜力思考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将学生创新潜能推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情境潜能;创新;实验

化学是自然学科之一,它的实验教学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又对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巧用化学实验,有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活动,培养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创造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直观一点,动手实验多一点,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高、自信心更强。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化学实验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的学习,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探索新事物的过程,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钠的性质后,笔者补充钠在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反应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同学们都能答出在界面上反应,但钠是上下运动,还是在界面上游动着反应,学生简单以为与钠在水面上反应一样,老师引导钠的游动情况与H2逸出的方向有关,经过分析,学生排除了在界面上游动反应的可能性,而是上下往复运动。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潜能

新课改要求我们活用教材,在教学中,不能一味依赖教材,要进行大胆探索,不断改进,鼓励学生改进或设计实验,尽可能使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不断唤醒学生创新意识,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潜能之目的。

例如: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将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开。同学们能快速地选出用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笔者追问:“使用两种溶液的结果一样吗?”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完实验后,教者再问:“为什么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呢?”(提示:结合课后《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分析)在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来设计探究实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因为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活动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理解了实验现象与原理,同时也培养动手能力,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探索实验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创新的意志,培养了创新潜能。

例如:氧化亚铜和三氧化二铁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笔者设计这样问题:我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Cu2O、Fe2O3或二者混合物。

教者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如下: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猜想:

猜想1:红色粉末是Fe2O3;

猜想2:红色粉末是Cu2O;

猜想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教者引导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⑴若猜想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⑵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⑶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经过同学们探索实验,很快得出下列答案:⑴溶液变为血红色。⑵不合理Cu能将Fe3+还原为Fe2+。

⑶Fe2O3和Cu2O的混合物,Fe2O3+6H+=2Fe3++3H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

四、开展第二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第二实验就是课外实验,即兴趣小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两种。由于化学课堂实验受内容、时间等各种因素制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有时巧妙的运

第二实验课堂,进行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就能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开展第二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学习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

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佳。Www.21miSHu.

例如:笔者把Al(OH)3的制备实验改成课后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课后到实验室自己探索完成学习任务,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分别作如下实验:①Al(OH)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氨

水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如何,解释原因。②Al(OH)3中分别通CO2和滴加盐酸至过量,观察现象如何,解释原因。这时每个小组学生发挥各自的动手动脑能力,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观察分

析总结,从中获取第一手信息,与此同时,老师在实验室不适时机的提出实验室制Al(OH)3有哪些方法,学生由实验不难得出,实验室制Al(OH)3的方法有两种,(1)由Al3+与氨水反应制;(2)在含AlO2-的溶液中通CO2,并对Al(OH)3的两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Al(OH)3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学生十分投入,效果明显。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将学生创新潜能推向新的台阶。

上一篇:简述中考化学计算试题分析 下一篇:综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