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创新抑制”

时间:2022-05-19 12:40:48

当心“创新抑制”

中小企业限于自身实力,容易产生安于现状――享受集群竞争优势带来的好处的惰性,不愿进行创新。不愿承担风险。对他们而言,模仿动机远远高于创新动机,这种现象在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中尤甚――

江浙、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跃,让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推动这些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上来。于是各地纷纷效仿,集群化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目前中小企业集群已经遍布全国各个地区。然而,是发展就有风险。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自身所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

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抑制效应

中小企业集群虽然具有相当的集群竞争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蕴含着一些风险,包括:产业规划风险、资产专用性风险、道德风险、结构性风险、“柠檬市场”风险和创新抑制效应。在这些风险中,创新抑制效应成为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只要能解决集群对创新的抑制问题,就为其他风险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为提高集群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集群对创新的抑制效应是指这样一种现象:集群内的企业有安于现状――享受集群竞争优势带来的好处的惰性,不愿进行创新。而且当今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与传播非常快,模仿企业可以花费很低的代价甚至是零代价得到原创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原创企业的先期科研开发投入得不到回报。在这种状况下,大家都抱着“搭便车”的心态,等待着传输过来的知识和技术,坐享其成。另外,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创新成功与否在科研投入之初难以预料,中小企业限于自身实力,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于是对中小企业,模仿动机远远高于创新动机,这种现象在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中尤甚。

集群创新抑制效应原因

中小企业集群出现创新抑制效应,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小企业集群容易使其中的企业具有封闭性,限制其学习的范围和水平。

随着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技术创新环境日益稳定并且强化,很容易对外来力量产生排斥和防卫。企业也习惯于在集群内部寻求经验交流和合作的伙伴,因此可能会错失集群外更优秀、更有效的知识源,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学习的范围。

此外,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植根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各方面表现出了日渐趋同,这种趋势对标新立异者是一种无形的压制,不利于新技术、新思想的萌发,从而使中小企业的学习变成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劳动。

这样,既缺乏外来知识对集群已有要素储备的补充和挑战,又缺乏内部的创新者来带动跃迁式的要素革新,中小企业集群就很容易走进静态学习的误区,表现为集群内的要素以修修补补的渐进创新为主而集群整体的要素能力增长趋缓。

其次,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使原创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期收入期望降低。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于受到资金实力、人力资本、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知识含量较低,大多属于渐进性技术创新。其他企业不仅可以短时间模仿,而且不用花费什么高额的成本,甚至不用花费成本。这样,原创企业的“正品”和模仿企业的“翻版”几乎是同时进入市场,大大吞噬了原创企业本来可以依靠技术创新得到的垄断收入。另外,有些模仿企业抱着“赚一笔”的机会主义心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带损害了原创企业的声誉。这将使原创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减弱,技术创新收益与创新激励降低。此外,由于知识产权不明晰,原创企业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集群内专利保护的力度不够,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将更为明显。

因此,模仿技术创新的成本越低,模仿创新的耗时越短,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效应就越明显。

第三,过度的技术模仿会导致知识溢出的负效应,使中小企业集群陷入恶性循环。

地理方位的临近,给集群内的一些企业提供了“搭便车”的空间。由于利润的示范效应,集群内的企业会竞相选择“模仿式”发展,使知识溢出的效应为负,形成同类企业的高速增长与低水平、平面式分散发展并存,导致集群内企业产品差异性小、高度可代替和技术档次低等问题,从而引发过度竞争的威胁,并且形成“柠檬市场”。

同时,中小企业集群也存在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当集群的发展超过了最优规模,就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削弱集群的竞争优势,形成所谓的“拥挤效应”,甚至导致整个企业集群的衰落。

第四,集群内存在技术创新的利益争端问题。

在集群中成员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时,每一方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使得利益协调变得越发困难,而且参与方越多,难度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创新可能对一方有利而不利于另一方,其最终结果就是使合作各方产生矛盾,合作关系难以维系。

引导和鼓励集群联合创新

降低和消除集群对创新的抑制效应,应增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集群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要转变观念,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健全各项保护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集群内各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引导和鼓励集群内各企业的联合创新,对创新的知识外溢建立补偿机制,使创新能够持续。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命力和活力。具体来说:

对中小企业集群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一个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集聚是建立在相近产业企业间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一个完备的产业价值链能够产生很大的吸附作用,吸引新的企业不断加入其中以寻求利益。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应该同产业结构升级紧密联系起来,由“集而不聚”的粗放型向深度联系的集约型发展。政府应当制定科学的产业指导规划,对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对缺失的产业价值链进行重点扶持。

构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健全各项保护措施。

明晰知识产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制度的执行力度,杜绝其他企业对原创企业技术创新的侵犯或抄袭现象,禁止各种非法降低模仿创新成本的事件。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

引导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充分发挥溢出效应的正效应。

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不是阻止知识的溢出,而是在集群中形成良序的创新氛围,充分发挥知识溢出的正效应,抑制其负效应。应当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集群内各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协调各方利益,促进集群内的创新合作,为这种创新合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构建切实可行的知识溢出补偿机制,使创新能够持续。

知识溢出在集群中不可避免,知识溢出的负效应也不可避免。因此构建切实可行的知识溢出补偿机制,使得原创企业技术创新的边际溢出能在边际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以保持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创新可以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交易体系,使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创新,无条件的企业有偿分享创新成果,达到抑制知识溢出负效应的目的。

完善人才市场,构筑人才流动平台和人才流动机制。

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离不开人才。不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集群的机制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完善的人才市场,为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持。通过人才流动,企业可以选择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制鞋业的困境和对策 下一篇:研发博弈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