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株高产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9 12:39:15

双株高产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玉米的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可制作成多种菜肴,因此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运用现有的种植技术种出的玉米产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双株高产技术;玉米种植;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80

1 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

1.1 增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转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增大了玉米的种植密度,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玉米的播种量远远大于单株种植技术,所以玉米的出苗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1.2 减少工序,省时省力

双株高产技术减少了玉米播种和灌溉的工序,农户可以对玉米进行集中管理,减少了种植玉米的工作量,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率,缩短了播种时间,农户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3 操作简单便捷

双株高产技术的操作十分简单,易于农户的学习和掌握。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适用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农户在熟练技术后可以很快的应用到实际的玉米种植中。

2 双株高产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2.1 选用耐密性高的种子

选择的玉米种子应具有耐密性高、抗病性高的特点,采用双株高产技术种植的玉米密度较大,如果玉米的耐密性差,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因营养或水分分配不均而枯死,影响到玉米的产量。选择抗病性高的种子是为了降低病虫害带来的风险,减少玉米的患病率。

2.2 播种与移栽

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包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实验,测试包衣后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最佳配比,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在70%以上。在播种前要晾晒种子以减少种子中的水分,并挑选优质的玉米种子播种。在栽种玉米之前土地要空置1a左右,以恢复土壤肥力。

2.3 田间管理

2.3.1 苗期管理

玉米移植后应经常对芽苗进行检查,确保芽苗的数量、质量都达到要求,如果芽苗的数量不够或是出现患病的情况,应立即予以补充和更换。在芽苗生长期需要进行3次中耕,2次浅耕,中耕深度在10cm左右,浅耕深度为5cm,前2次中耕时间为定苗前,最后一次为拔苗之后,浅耕时间则没有具体的要求;还要做好除草和施肥工作。在浅耕和中耕期间先将田地间的杂草拔除,然后施加肥料,在每667m2地中农家肥与复合肥可按照30:1的比例施肥,农家肥的含量可以酌情增加,但是复合肥的量不能超过15kg。如果当地气候较为干旱,应进行适当的灌溉,灌溉的水量不宜过大,以防止玉米烂根;应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3.2 玉米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要进行2次中耕,1次深中耕,应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进行1次中耕。当进入大喇叭口期时,应控制玉米苗的株高,防止陡长。一般喷洒1支烯世宝或矮壮素,同时施用攻苞肥,防止玉米的倒折或倒伏。此时还应追肥,尤以氮肥为主,将肥料施入穴中,再大范围进行培土。玉米穗期最主要虫害为玉米螟,病害为纹枯病,将农药配好后从玉米喇叭口灌入即可。

2.3.3 花粒期管理

玉米进入花粒期后,不仅要补施攻粒肥,注意浇水和排涝,还要进行中耕除草。此外,还要注重虫害防治。花粒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等。玉米粘虫可用40%的水胺硫磷500~6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1000倍液喷雾防治。

2.3.4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提高玉米质量、产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在最佳收获期对玉米进行收获。若是早熟玉米品种,最佳收获期通常是授粉后45d;若是中晚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应在授粉后50d左右。

3 小结

双株高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破了以往玉米产量低、质量低的局面,使玉米的颗粒更加饱满,营养更加丰富,因此双株高产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大力推广双株高产技术,并加大玉米种植期间的管理力度,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提高玉米的存活率,从而增加地方粮仓的粮食储备,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军涛,王卫,张艳华.浅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

[2]葛立胜,景希强,何晶等.玉米双株叶片定向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0(04) .

上一篇:无动力船舶适用拖轮搜索需求分析和搜索模式设... 下一篇: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经济新常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