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5-18 06:16:44

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走进新建本科院校的时间不长,所以在该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Abstract: It has short time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ewly-built university, so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fession of teaching. Job Analysis and Job Evaluation is the core foundation course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pecialty, also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teachers will inevitably run into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mbined reflections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is teaching process, the author find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practicalness of the course.

关键词: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教学策略;实践

Key words: Job Analysis and Job Evaluation;teaching strategie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66-02

――――――――――――

作者简介:时媛(1979-),女,陕西西安人。

0 引言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工作分析明确工作的运作方式及从业人员的资格,大至组织决策,小到人员培训,都离不开工作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岗位评价则确立了企业内各岗位相互之间的重要性,明确了企业内所有工作岗位之间逻辑性的排列关系,并由此构成薪酬结构的基础。[1]如今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人员招聘与培训等工作,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从办本科时间长短上来界定,本科教育时间在10年以内的高校称其为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一些专业还在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课程时间不长,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且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技术含量较高、实践操作较强的单元之一,但是目前该课程大多是传统讲授模式,许多实践环节由于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实训室或实践基地,教师只能进行省略,学生感觉不直观、应用性不强。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不够重视。尽管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并未提及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另外当今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多放在招聘、考核、薪酬等方面,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环节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还认为其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度不够。

1.2 学生缺乏实践。因为新建本科院校成立时间不长,教学经费紧张,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少有专门的实训室或实践基地,而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就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1.3 学生理科基础薄弱。工作岗位调查、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方法都是本课程的重点,但其中多处要运用数学公式或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如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工作要素评估数据处理等,对于以文科生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济学、统计学等理科相关的基础,对于本课程的理解有很大难度。

1.4 教师经验不足。在配套教学软件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直观通过软件向学生演示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过程及其结果,只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多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参与性不高;教师很少能把本课程的教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强调岗位评价为薪酬管理提供直接依据,究竟怎样提供依据,教师很少将其展开讲解,当然课堂时间有限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2 课程教学策略的思考

2.1 强调课程重要意义。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各门专业课之前,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的铺垫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包含的全部学习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人力资源管理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在每个章节的导论部分加入本章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活动的联系,并举例说明,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最后,鼓励学生积极考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此时学生大多在准备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考试,该考试的“实践操作”部分的很多题型如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都要用到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的相关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2.2 强化课程实训实践环节。学习在于知,更在于行。尤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用”,“用”的前提就是实训和实践。因此,该课程要重视实训实践环节:首先,校内建设专业实训室。专业实训室里配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多种教学实训软件和模具,如ERP实训沙盘软件或者人事管理软件、人员测评软件等,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专业软件和模具进行模拟实践,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我国可借鉴德国政府的先进经验,由政府出面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参与到高等院校的办学中去,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长期的、有力的保障。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门槛很高,因为大型企业认为其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涉及组织的机密,一般不接受实习生;而小公司因为规模小且人员少,所以多数在组织中还未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还需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只有当学生真正地走进企业,进行观摩学习,他们才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践,例如本课程要求开展岗位调查、编制岗位说明书等很多重要环节都离不开真实场景的支撑。

2.3 加强理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偏文”,但其专业核心课程如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事测评技术、劳动经济学等必须以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经济学等理科课程为基础,当然《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课程中也会经常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运算或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因此,为以文科生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一些如经济学概论、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等理科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本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4 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为案例分析教学,在每章的开始都以一个案例作为“引子”,案例应包含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事件和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三点:第一,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师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把案例娓娓道来,包括语言的表达、面部的表情和动作的演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案例并进行思考。第三,学生案例讨论阶段以任务小组为单元,各个任务小组自行分工,避免“搭便车”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3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来与企业联系紧密,真正走进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时间并不长,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模式,且《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程,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此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萧鸣政.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夏慧明.工作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2009,(1):180-181.

[3]李理.《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52-253.

[4]杨明海等.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

上一篇:“灰”色撩人 下一篇: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