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住宅地面细部施工质量探索

时间:2022-05-18 06:12:44

精装修住宅地面细部施工质量探索

【摘 要】 地面工程是住宅精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工程实践,论述了石材、瓷砖、木地板等材料的地面,施工时容易出现的细部质量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住宅精装修;地面施工;细部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2-053-04

Discussion on Quality of Detailed Floor Construction of Fine Decorated Residence

――Topic on Fine Decoration of Residence II

【Abstract】 The floor construction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residential decoration. This paper has, based on practical projects,

discussed the detailed quality problems of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s for the constructing floors with such materials as stone, tile, board,

etc.

【Key words】 Fine residential decoration; Floor construction;Detailed quality;Control method

住宅以成品房的形式交给小业主,是商品住宅开发的最终模式。在现阶段,以往单家独户式的住宅精装修,现在正逐渐被住宅的成片精装修所取代。同时,住宅精装修的细部质量问题也在交房及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其中地面工程是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在现阶段,精装修住宅的地面装修材料主要为石材(大理石为主)、瓷砖、木地板等。如何提高精装修住宅地面的细部施工质量,是摆在我们装修人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住宅精装修的经验,在这里对主要地面做法进行探讨。

1精装修住宅地面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1石材地面。高档住宅精装修常用大理石、花岗岩作地面,这些材料质地较坚硬,结构致密,有较好的稳定性能,但由于其天然性和矿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石材本身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同时石材在加工、运输、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质量缺陷,影响石材的装饰效果。

1.1.1石材地面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①石材地面黄斑、锈斑、返碱、水渍等色差明显,影响整体效果。②石材地面空鼓、裂缝,接缝高低差较大,板块有色差,板块接缝宽度大小不一,相邻的板块错缝严重。③地面平整度差,有排水坡度要求的地面,坡向不正确,积水、倒泛水。④石材地面接缝不平直,局部打磨影响光泽美观;块材崩边掉角、修补痕迹明显。⑤石材地面围边不交圈,切角不到位,套割不严密。

1.1.2石材地面产生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

1.1.2.1石材自身的构造原因,如石材中铁质成份含量高,铁质成份与水接触后,发生氧化,生成锈斑。特别是在住宅的厨房、卫生间、阳台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1.1.2.2精装修住宅地面施工中,浅色石材(如米黄、白色大理石)用得较多,这类材料晶体之间的微裂隙丰富,吸水率较高,各种金属类矿物含量也比较高。在地面铺贴时,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在湿作业时容易和水一起渗入石材内部的空隙,与石材中的部分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结晶体,存在于石材的晶体裂隙间,一般情况下难以蒸发和干燥,在施工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使石材表面产生水渍和返碱。在住宅的客厅、餐厅和卫生间容易出现这类质量问题。

1.1.2.3石材在加工、运输和施工过程中,表面与含铁物质接触后生成锈斑;包装材料使用不当,或被雨水淋湿后遗留在石材表面上产生黄斑、污渍等。

1.1.2.4工程施工过程中油漆、化学溶剂、胶粘剂等,这些物质洒落到地面上产生污渍,污染地面。

1.1.2.5施工方法问题。①石材在铺贴时,水泥的选择对石材的空鼓、泛碱、水渍有很大的影响,施工人员没有依据不同石材本身的材料性能选用合适的水泥和铺贴方法。如浅色石材和深色石材对水泥颜色的要求,大理石和花岗岩对水泥含碱量的要求,铺贴时对砂浆的要求。②石材在加工过程中,考虑到石材强度和运输因素,背面都用网格布加强。对于干挂石材墙面,网格布增加了石材的抗拉强度,对石材的固定没有影响。但对于湿贴的石材,由于地面或墙面中水汽的影响,网格布吸水之后与水泥砂浆及石材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在水泥砂浆结合层和石材之间形成了一个滑移层,时间久了,造成石材地面的空鼓。③石材的防护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材地面的施工质量,常用的方法是对石材进行六面体防护,防护剂品种的选择是关键。目前常用的防护剂可分为两大类,即水性和油性,作用机理为透气型和成膜型。油性石材防护剂的抗老化能力比水性的要强,使用寿命要长许多。不同的防护剂对石材的防护作用不一样,吸水力的高低是衡量防护剂防水效果的主要指标,较好的防护剂,能使石材的吸水率大幅下降,但同时又会降低石材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造成地面空鼓。

精装修住宅地面施工中,石材地面都是采用水泥砂浆铺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从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水泥与石材的粘结强度与石材的品种、表面状况和水泥的性能有较大的关系,住宅中使用米黄类(莎安娜米黄、西班牙米黄等)石材较多,均为结构致密型石材,这类石材使用油性石材防护剂防护效果较好,但使用后我们发现,石材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都会明显下降。石材防护剂的防水效果越好,粘结强度下降越多。从我们的施工经验来看,油性石材防护剂的防水效果普遍高于水性防护剂,但用油性石材防护剂处理过的石材地面空鼓发生的情况较多。④大理石的国家标准普通板的平面度允许公差如下表:单位 mm

室内装饰用大理石的长度在400~800mm居多,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使用合格品,从上表可以看出,合格品石材本身就不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即使用优等品,石材地面的质量也很容易存在接缝高低差和平整度方面的质量通病。⑤石材地面接缝不平直、围边不交圈,均表现为管理问题,现场的施工放线不精确,工厂化加工不到位。

1.2瓷砖地面。瓷砖为人造材料,合格的瓷砖色泽均匀、平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

1.2.1地面空鼓、裂缝,接缝高低差较大,返碱和水渍。

1.2.2板缝观感较差,板块接缝宽度大小不一,相邻的板块错缝严重。

1.2.3有排水坡度要求的地面,积水、倒泛水。既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使用不当出现的问题,与石材地面质量通病类似。在施工质量控制时,笔者将与石材地面质量控制一起论述。

1.3木地板地面。住宅装修中主要使用的木地板为实木地板和强化复合地板,由于其施工方法的差异,其细部质量缺陷也不一样,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板面不平,缝隙过大,走路有响声,地板榫槽间隙过大,黑变,裂纹,色差,虫蛀,漆面鼓泡、皱皮、麻点,板面起拱,接缝上翘等。笔者就其质量缺陷和产生的原因分别描述。

1.3.1板面不平:基层地面找平不精确,龙骨未拉线找平,龙骨未钉实、固接。

1.3.2缝隙过大:地板含水率高于当地平衡含水,使用后收缩变形;地板施工排版不好,龙骨间距过大,安装时没有槌紧缝隙,使缝隙过大。

1.3.3走路有响声:地板没有胶、钉固定在龙骨上,地面不平,龙骨未固定牢固,地板榫槽结合不严密,交合强度不好,所用毛地板没有连接牢固。

1.3.4地板变黑:地面潮湿,潮气渗入木地板里;地面水汽、铁质材料与木地板长期接触,使木地板发霉、变色;铺地板时,周边没有按规范留通气道,地板下面的水汽没有出来的通道,致使木地板发黑、霉变。

1.3.5色差:木地板铺设时未注意调配,致使色差过大。

1.3.6漆面鼓泡、皱皮、麻点:遇化学溶剂发生化学变化,在同一区域使用不同品牌、不同成分的油漆,油漆时基层没有清扫干净,表面与基层粘接不牢固。

1.3.7板面起拱:墙边没有留伸缩缝或伸缩缝留的过小,基层潮气太大,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如门边、暖气片下面没有留伸缩缝,地板出厂含水率过低,没有进行调质处理,都容易使木地板起拱。

1.3.8接缝上翘:主要发生在复合地板,施工过程中施胶太多,有的复合地板没有保管好,被雨水淋后受潮所引起。

2地面施工质量控制

2.1石材地面(大理石、花岗岩)。石材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在材料本身和施工过程中,针对以上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2.1.1对材料的要求。

2.1.1.1由于天然石材的色泽、纹理等质量上的差异很大,石材在选材时就要注意自身的构造缺陷,尽量选择色泽均匀一致、结构紧密、不生锈、无裂痕、无明显色差的石材。

2.1.1.2由于地面泛碱、水渍主要是由地面中的水泥砂浆和水引起的,因此,地面结合层用的水泥非常关键,实际施工过程中,地面采用粗砂, 32.5MPa 普通硅酸盐水泥;浅色系列石材则采用 32.5MPa 白水泥。

2.1.1.3前面已经描述,石材本身是不能有效防护泛碱、水渍的,重要的是外部防护,因此,在石材铺贴前,石材背后的网片均应铲除,并做六面防护处理。

2.1.1.4虽然我们在石材地面铺贴过程中对石材做了六面体防护处理,但我们在住宅精装修工程地面施工中发现,做过防护的石材地面并没有达到防护剂供应厂家产品说明书上的理想效果,有的地面防护效果虽然好,但地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鼓,而部分则出现了泛碱现象。我们对出现泛碱和空鼓的石材地面揭开石材面层后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了如下问题:

首先,空鼓问题主要是在做六面体防护时使用了油性石材防护剂,油性石材防护剂使石材的吸水率显著降低,提高了防护效果,但又使石材与水泥砂浆的粘接力显著下降,铺贴的石材背面,很多部位水泥砂浆没有和石材很好的粘结,这是地面空鼓的重要原因。

其次,泛碱的问题主要是做六面体防护时使用了水性防护剂,水性防护剂由于对石材的渗透能力差,虽然使水泥砂浆和石材的粘结能力提高,但防护效果有限,很多部位,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已经渗透到了石材里面。

通过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经过试验和对比分析,做出了用水泥基石材胶粘剂加强防护的方案,水泥基石材胶粘剂的防护原理为,部分水泥基胶粘剂中添加了憎水性可再分散乳胶粉,具有防渗、防泛碱的功能,再加上水性石材防护剂,具有双重防护效果。施工时水泥基石材胶粘剂与石材之间应做相容性试验。

2.1.2石材加工及运输要求:石材要防止泛碱和空鼓,除了要做好六面体的防护之外,铺贴技术也是关键。随着业主要求的提高,地面拼花已越来越多,这种细致的拼花做法,如果局部尺寸有偏差,现场加工时很容易破坏已做好的六面体防护,在石材的拼缝部位往往出现泛碱现象和水渍。因此,现场精确放线、工厂化生产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工厂化施工的控制如下:

2.1.2.1所有大理石地面拼花图案、镶边拼条,均采取工厂化加工拼接至成品,现场铺设;所有异型石材均须做小样,线条严禁手提式机械加工。

2.1.2.2石材加工完成后,对石材进行排版编号,编号图中用箭头标明石材拼接方向,排版经监理(或业主)、设计、施工相关人员审核确认后方可装箱,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验收。

2.1.2.3根据不同类型的石材,采取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案,特别注意对石材棱角的保护,并随箱附带石材装箱单及排版图等书面资料,便于现场检查和对号铺贴。

2.1.2.4板材装箱时大理石光面对光面,中间用橡皮胶垫隔开,用纸板护角包裹四角防止崩角,并在木箱的底部衬垫不小于 2mm 厚橡胶垫,防止石材直接与木材接触,避免木材可能对石材的污染。

2.1.2.5包装时将相同或相近规格的板材摆放在一起,板材面与面、底与底相向,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板面之间产生的摩擦。

2.1.2.6每箱内尽量装同一区域、同一套户型产品,以方便拆御与安装。两份拼接安装示意图过塑后分别放于箱内和装订于箱外,方便客户查找,指导现场安装。石材应采用木质包装箱,并用尼龙膜包裹防止雨淋(见图一)。

2.1.3石材构造、施工要求:

2.1.3.1按设计图纸要求现场精确放线,现场与图纸的误差由设计师、施工人员现场调整,排版图须经设计师、监理(或业主)、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才能向工厂下单订料。

在排版图中必须明确开关、插座等设备的位置,并且在现场必须标注出各开关、插座等设备的三维位置,由监理方、业主方检查验收,防止开孔错误,造成返工,破坏石材已做好的防护,同时也为水电施工提供准确的位置。

2.1.3.2对石材做六面体防护,步骤如下:①在做六面体防护时,与水泥砂浆接触的一面涂刷水性石材防护剂,其余五个面涂刷油性石材防护剂(见图二)。②六面体防护剂做完48h后,在与水泥砂浆接触的一面(已涂刷水性石材防护剂)再抹3~5mm厚水泥基石材胶粘剂,放置48h后再铺贴(见图三)。③根据排版图试排:在房间内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铺设两条干砂带,其宽度大于板块,厚度不小于30mm,根据排版图,结合房间实际尺寸,把石材板块排好,以便检查板块之间的缝隙,核对板块与墙面、柱、洞口等部位的相对位置。④基层处理:在铺砂浆之前将基层清扫干净,用喷壶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5左右。⑤铺砂浆:根据水平线,定出地面找平层厚度,拉十字控制线,铺结合层水泥砂浆,结合层采用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砂浆从里往门口处摊铺,铺好后用大杠刮平,再用抹子拍实找平。找平层厚度宜高出大理石底面标高3~4mm。⑥铺大理石或花岗石:先里后外沿控制线进行铺设,按照排版图编号,依次镶铺,逐步退至门口。在铺好的干硬性水泥砂浆上先试铺合适后,翻开石板,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满浇一层水灰比为0.5的素水泥浆结合层,然后正式镶铺,安放时四角同时往下落,用橡皮锤轻击木垫板,根据水平线用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镶铺。如发现空隙应将石板掀起用砂浆补实再行安装。⑦石材板块间,接缝要严密,一般不留缝隙。⑧采用专用胶勾缝:在铺砌后24~48h进行勾缝。地面石材勾缝前缝隙清理干净,地面石材勾缝的专用胶掺入相同的石材粉调色,并做样板,经设计师、监理(或业主)和施工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1.4成品保护:

2.1.4.1石材铺贴完成经监理验收,待石材干燥后将所铺设的地面石材清洁干净,石材的接缝用 20mm 宽美纹纸封贴,全面覆盖一层尼龙彩条布(见图四)。客厅、餐厅、卫生间等施工人流过往频繁的地面,下面铺一层地毯,面层采用 8mm 厚水泥 TK 板覆盖保护,接缝采用强力封箱胶带封贴(见图五)。

2.1.4.2餐厅、客厅、卫生间地面:先行完成区域的地面,石材周边临空的石材边,钉接 12mm夹板阳角条保护,用强力封箱带粘接固定或与周边墙体拉结固定,并用黄砂堆坡保护,防止其他硬物碰撞石材边角(见图六)。

2.1.4.3楼梯踏步(跃层式住宅、别墅中常用):每个踏步整条边钉接厚 12mm 夹板阳角条(150×150mm)遮盖保护,并在踏步的两侧将每条阳角条用杉木档连接成整体,防止踩踏后滑落(见图七)。

2.1.4.4新铺砌石材板块的房间临时封闭。操作和检查人员不应踩踏新铺砌的大理石板块。

2.1.4.5在石材地面上行走时,结合层砂浆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2MPa。

2.2瓷砖地面。瓷砖地面与石材地面的铺贴方法大致相同,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瓷砖为人造材料,优质瓷砖四面尺寸规范,厚度均匀,施工时不需要进行工厂化加工,但现场要设置固定的加工点,采用大机器切割,集中进行瓷砖的六面体防护处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采用水泥基胶粘剂加强防护的方案时,所用的水泥基胶粘剂必须是水泥基瓷砖胶粘剂,且应做相容性试验。

2.2.2很多人认为,瓷砖为人造材料,结构致密,地面铺贴时不会发生泛碱和水渍现象,这种想法是及其错误的。笔者在参加多个工程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瓷砖地面发生泛碱和水渍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观感和使用功能。因此,瓷砖地面必须做六面体防护处理,确保其施工质量。

2.3木地板工程(实木地板、复合地板)。

2.3.1木地板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2.3.1.1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时,按 1米线复核建筑结构地坪平整度,并作好书面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整改到位后才能进行侠义道工序的施工。

2.3.1.2地板基层铺贴前,先放线定位,用≥100×100mm垫块找平;基层板铺设时应在建筑地面铺塑料防潮薄膜,上部垫块用钢钉四角固定,600×1200×18mm厚防水基层板背面满涂三防涂料(防火、防潮、防虫),45°斜铺于找平垫块上,用不锈钢地板钉固定。基层板铺设后需监理、业主工程师验收,确认合格且签证后方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地板铺设方向按图纸要求。

2.3.2木地板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3.2.1防止木地板板面起拱、接缝上翘。墙边、门边和暖气片的部位要留足伸缩缝,留置好通气道,防止复合地板起水泡。运到现场的木地板太干时,铺设前须做调质处理,使木地板的含水率达到当地平衡含水率。

2.3.2.2强化木地板板面不平:对原有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地面不平时,做自流平地面进行修补。如果地面强度不够、下沉时,改用龙骨铺设方法,防止泡沫垫重叠。

2.3.2.3验收时木地板走路有响声,是小业主最不满意的。应注意基层板的铺设,控制地板下面明显的空隙,地板榫槽结合部应严密,胶合强度符合要求,同时提高榫槽结合力度,留缝均匀准确。地板下铺的木龙骨节距太大、使用的毛地板太薄时,应减少龙骨间距;安装时尽量槌紧木地板的缝隙,施工完后用力拉紧两小时以上;及时擦干木地板,接缝处刮蜡,养护12h以上,室内不准走动。

2.3.2.4基层板之间留5mm伸缩缝,完成基层板铺装后及时清理,伸缩缝处粘贴包装胶带纸封闭,彩色塑料布满铺,周边木条固定保护,且翻高150mm。基层板铺设时应注意,地面潮气必须控制在一定值,地面不干时不能铺设,所用龙骨毛地板连接牢固。

2.3.2.5地板运至室内后应水平放置,不应竖立或斜放。地板安装前应将原包装地板先行预排,如遇色差严重的,须及时更换相应材料。

2.3.2.6地板铺设前,拆除面层保护材料并清扫干净。先铺设防潮薄膜,薄膜拼接处用胶带纸粘合。地板钉眼用电钻钻眼、不锈钢地板钉固定于基层板,钉子与地板面呈45°~60°斜钉入内,钉距为300mm。每一块地板拼接后,用木槌和木条轻敲,以使每一块地板企口密合。铺装时预留墙边8mm 间隙。

2.3.2.7地板铺设完成后需经监理及业主验收,及时做成品保护(0.6厚尼龙满铺,尼龙上再用纸板箱满铺,接缝部位用封箱带贴封,不可将胶带粘在地板上。或用地毯覆盖),采取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漆面变黄,失去光泽。

3结语

精装修住宅地面的细部质量控制,是其整体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笔者在文中着重论述石材(大理石、花岗石)、瓷砖地面和木地板(实木地板、复合地板)的细部质量控制。实际上,随着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住宅精装修中地面使用的新材料种类会越来越多,传统的精装修住宅地面还有地毯、马赛克等,其细部质量控制也较复杂,限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上面已经论述的观点毕竟是笔者一家之言,还有待于同行去实践和论证。笔者将密切关注精装修住宅的细部质量控制,力争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出,求教于同行。

参考文献

1骆中钊等.《住宅室内装修设计与施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01

2周东珊等.《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工艺标准》,企业标准

3周东珊等.《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施工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上一篇:建筑钢结构的稳定设计研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