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做好”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时间:2022-05-18 04:02:46

“做对、做好”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就说“做大”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做好”。而要“做好”,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做对”

当前流行在社会上的说法是“做大、做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资本,通过合并、合作、聘任等手段扩大规模。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国家、民族崛起为一个大国、强国而在全体国民心中所产生的现实影响。这种影响,在积极的一面,就是我们全体国民发展自身、建设国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升,关怀的层面也空前扩大;消极的一面例如一些人在国外的炫富,而急功近利则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其表现,正在于不分青红皂白的、跟风似的盲目“做大、做强”。

先不说“做强”,那是一个系统工程。就说“做大”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做好”,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做大。不好的事情如果做大了,那不但要自尝苦果,往往还要殃及其他。而要“做好”,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做对”。如果做错了,恐怕断无做好的可能。

然而我们为什么很少听到一个机构强调“做对、做好”?因为“做对”和“做好”所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引起重视和吸引资金。一个项目、一个实验要“做对”,需要几个条件:科学、严密的论证;严格、有效的管理;持之以恒的打磨;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如果按照所有的条件开展下去,在一些人心目中,那就意味着项目可能拖延或下马,不利于建功立业的诉求。还不如喊出“做大、做强”的口号,更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和资本的吸纳。

然而做文化事业或者文化产业,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先做对、再做好,视情况慢慢做大、最终做强。诗“穷而后工”,不一定指诗人物质上匮乏,但它强调了一种因为外在的“途穷”而产生的丰富内心世界,这乃是一切文化、思想创造的起点。靠追名逐利、热热闹闹不能产生大思想。

近百年来的中国特别是思想文化界,受到的外来冲击确实可以用“亘古未有”来形容。因为这一次冲击我们的外来文明,不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如五胡、蒙古、满洲等对中原文明的劫掠。这一次我们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我们的一种文明。因此,严格讲起来,我们今天国家郑重其事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构想,其实是在这样的薄弱甚至坍塌的价值体系之上,其难度也是不言自明的。

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有一些基本的价值,我们今天乃至永远,都有责任来守护和传承。它们植根于深厚的土壤,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也容易在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中发挥出足以影响周围的力量。比如“孝道”,那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守护了几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也不是现代人不屑一顾的愚昧和落后。这是几千年来维系我们民族的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代替了宗教。古代的家祠、家训和家谱就担负着一部分宗教的功能。整个的庞大的社会体系就是源于“孝”这一根本的观念来维系和拓展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了士人的理想,也符合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逻辑。

在梳理、挖掘我们传统思想文化宝库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种安静的、扎实的、冷静的态度,认清、做对,再谈其他。相信有这样的前提,我们全体大国民同心协力,文化的发展和最终繁荣当可寄厚望于未来。

上一篇:傅作义先生在新中国二三事 下一篇:张春和 打造最逼真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