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源头活水方能渠清如许

时间:2022-05-18 03:07:59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是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实验步骤要清楚,活动目的要明确,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及合作创新精神。

关键词:物理课堂;探究活动;物质的三态;交流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5-02

心理学家认为: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同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为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理解原理、定律成立的条件提供了保证。而在活动单导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却是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老师设计多个活动,从老师的角度来安排学生的学习行为。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实现课堂活动实效性,在讲授《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时,笔者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提出“我的活动,我做主”,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活动单),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堂活动过程的部分展示:

活动过程一。活动目的:认识物质的三态及特点。首先以多媒体展示“云、雨、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化身”――水。教师从保温杯中取出冰块,问:对于固态的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让它变成其它的两种状态?请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去体验它处于不同状态时体积和形状是否固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展开了交流:怎样让冰熔化?这个要求很简单,放在手中就熔了,可是又怎样让它变成水蒸气呢?这样层层进行剖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活动方案。小组内由一人执笔,群策群力,形成了以下活动流程:

1.阅读教材 “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

2.实际操作点燃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并熄灭它。

3.小组合作探究:按教材图示方法操作,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

4.结合实验现象,通过对各种状态的水的观察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5.归纳总结: 。

至此,教师的任务变得简单而明析:学习任务分配明确、方法要求简单扼要、活动结果客观评价、点评提升指点到位。

学生活动点评:对照学习目标“理解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三态的基本特征,能列举和区别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基本达成了目标,不仅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还初步学会了实验观察的方法。

活动过程二。活动目的:熟悉温度计及其使用。教师:物质状态的变化叫物态变化,从冰熔化成水,水又变成水蒸气可以看出: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视频。提问:什么是温度?温度又是用什么测量的呢?它的原理是什么?我们怎样来使用它呢?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温度及温度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提醒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进行小组交流,按照学习目的,在组内充分征求意见,结果学生设计出这个活动的流程:

1.组内成员对照实验桌上的温度计自主阅读教材第31至32页内容。并在组长的主持下对这些内容进行识记比赛:

2.自选器材,自己制作简易温度计。(课上先确定方案,课后进行实际操作)

3.先用手摸的感觉估计烧杯中冰水、冷水和温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把估计的温度和测量的结果记在表格中。看看自己估测温度的能力怎样?

学生活动点评:这个活动的流程设计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结合学习目标的要求而形成的。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观察家庭用温度计、体温计。在设计制作温度计这个活动时,从材料的选择、刻度的确定及误差的分析上,都需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活动过程三。活动目的:设计检测反馈习题。在此活动前,教师先对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回顾,让学生了解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换意见,借鉴课本习题的设计方式,由组长进行汇总并在小黑板上展示,教师例举一组同学的检测题:

学生活动点评:检测反馈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了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组同学设计的反馈习题,显然是对摄氏温标的规定方法认知的强化。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新课,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进入角色的速度较快。生活经验固然重要,但如何科学的理解物质的三态、对温标进行定义、熟悉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教师在课前都需要进行认真备课。

纵观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喜欢用体验的方式去感受生活、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在尝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耐心引导。教师要以更多的思考与付出引来学生自主活动的源头活水,最终达到渠清如许的目标。

专家点评:

课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进入教学核心内容后,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提出有什么办法让冰变成另外两种状态,引导学生思维,点拨方法,在确定探究方案时,引导学生适时合作,让学生尝试合作,感受科学,分享体验。

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展示、总结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不包办,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同组内同学的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和整改方法,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交流碰撞、总结提高,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汤金波 特级教师 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下一篇:国鉴花生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