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集群”格局

时间:2022-05-18 02:33:31

“漯河2012年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数量为11个,2013年新增5个,2014年和2015年都将新增3个……”有关资料显示,若按照如此的发展速度,几年后,漯河将形成“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漯河可谓心有灵犀。

去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有关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文件中提到的发展模式,漯河早在几年前就捷足先登了。比如现在的双汇肉品产业集群、面品产业化集群、漯河三农生猪产业化集群、漯河联泰休闲食品产业化集群等,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相对完善而成熟的集群势态。

“漯河2012年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数量为11个,2013年新增5个,2014年和2015年都将新增3个……”有关资料显示,若按照如此的发展速度,几年后,漯河将形成“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三大特点

目前,漯河农业产业化集群呈现出振奋人心的三大特点。

在河南范围内,漯河的加工基地建设名列前茅,种植业基本上能够全部实现就地加工。加工基地的强势发展,得益于漯河迅速健康的土地流转。目前,河南省平均土地流转率是20%,而漯河则高达36%,几乎高出全省平均值的一倍。今年秋后,土地流转率还会提高一个不小的幅度。

“漯河是食品名城,加工强市,众多的加工企业,促使漯河食品加工率一直占据高位。这样就容易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漯河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潘虹霞认为,土地流转对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那么高的流转率,土地零散在一家一户手里,想统一品种、统一标准、建标准化基地谈何容易。我们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注册有现代农业公司,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和种植大户,使种植品种标准化,加工出质量更高的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助推农业化集群的发展。”

众多的龙头加工企业作为支撑,也是漯河绝无仅有的发展优势。漯河全年生产粮食200万公斤,而加工粮食则达400万公斤。龙头企业是链条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如双汇、联泰、盼盼、三农牧业等。正是因为有了众多的加工业作为支撑,漯河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才有了今天良好的发展势头,才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紧密合理的链接机制。

别看漯河城市不大,却拥有众多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在集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因为有品牌就有市场,拥有市场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是要帮助这些品牌企业,强化集群的概念,完善集群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尤其是提升产品的加工率。

发展热潮

河南省政府提出农业产业化集群之前,漯河就已经自觉地开始行动了。

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比如说诸多面食加工企业,如果没有优质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企业自然要完成产品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让终端产品更加精细,附加值更高。特别是种植业,只有有了好的原料,才能加工出好的产品,就像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所言,“从沙子里是杀不出好猪肉的”。漯河一直致力土地流转的理由就在于此。

现在,漯河提出对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补贴,每年拿出几千万的资金。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加工业,都进行着集群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出,使企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

比如三农牧业,其前身是养殖业,规模较大。就在去年河南省政府提出产业化集群的时候,刚上了一个众益达肉类分割项目。三农牧业非常重视全链条发展。因为养殖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受到市场和疫情双重威胁,为降低养殖业的风险,就要延伸产业链。目前的三高农牧,正按照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要求稳步发展。

“在省会郑州开会时,当我听到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模式后,非常高兴,我当时就给三农牧业的总经理打电话,说你们这个企业与省里集群提出来的要求一模一样。”潘虹霞说。

在那时,三农牧业已经拥有了种植基地、粮食仓储、饲料加工、兽药批发,生猪养殖、肉类分割等,但都相对松散,规模不是很大,对下一步发展方向摇摆不定。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提出,坚定了三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备感振奋的三农牧业,立刻开始了从基地到全产业链的强化,并在全产业链的节点上,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致力于食品安全,购进全程可追溯系统。

农业产业化集群,除了促进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外,还要求企业提高研发创新,培育品牌这方面的力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设基地,发挥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加大食品研发和食品安全的力度,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集群没有提出来之前,企业已经自发、零散地来进行,而现在政府可以帮助企业之间进行联合,使相关产业进行最优化组合配置,形成高效率。

私营企业联泰集团也很有代表性。这是一家休闲食品加工企业,拥有日加工能力500吨的面粉加工企业。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完善了相关产业的相互联系,上游根据下游的需求去生产,下游根据上游的特点来定位,正在通过研发,使产品升级,品质提高。

现在,漯河已经掀起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热潮。

致富农民

对于农民来说,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让他们受益匪浅。

一年当中,农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外打工,由于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很低,种植的标准化程度自然也不可能很高。农业产业化集群提出后,最明显的是促进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发挥的力量也越来越明显。在合作社的作用下,农业种植的方式灵活多样,比如,合作社半托管的模式,就是由合作社根据农户的需要,帮助种植、施肥、收割等。当然,农民也可以完全把土地流转给人。这样一来,农业的种植,不但品种和管理模式统一,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品质也都提高了。

现在,五六十岁的农民,每天的收入是60~80元,甚至更高。有的增收可能不是直接的,比如土地流转会产生一系列的带动作用。流转的土地也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这样就使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变为现实。劳动力解放了,年轻的农民可以到企业去,五六十岁的农民可以到田间去。现在,漯河的农业产业丰富多彩,有养殖鱼虾的,有种植芦笋的,有种植果树的,有种植辣椒的……在这里干活,农民每天的收入都在100元左右。

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加长延伸,间接或直接地使农民就地转化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言献策

漯河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难题:其一是进一步上台阶时的资金问题;第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紧密性。

集群的目的是“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就地提高附加值”,解决河南从粮食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问题。而众所周知,相比其他产业,农业产业的效益很低,特别是粮食生产,虽然为国家作贡献了,但生产者的收入却没有相应提高。所以国家应该给出相应的政策,对农业产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

再者,从目前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据介绍,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一些环节还需要加强:集群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还是在前端,毕竟农业产业不像是工业车间,每一个环节都联系紧密,集群目前还相对松散;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目前还没有规范化,还需要一个再接受,再认识的过程;政府在这方面要给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因为集群的培育,需要很多资金;政府还要提供有效服务,比如市、县级政府要为土地流转搭建好的流转平台,解决农民工问题;政府还要抽出精力去加强基地、农户和加工企业后续的市场和科研机构的建设,这些除了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外,还需要在政策上给予电力等方面的倾斜……

“我们的做法是全程跟踪服务,在产业链条的关键节点上搭建平台,我们会定期组织企业定点观摩,定期组织交流座谈,组织他们走出去,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看似很平常很常规的手段,但是把它做实做好,就有很大的用处。”该市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农业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需要政府创造一个大的好的氛围,如果仅让农业部门牵头,实际上有些问题是落实不了的。

上一篇:青岛钟家沟旧村改造疑云 下一篇:太平镇:山茱萸产业铺就富民强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