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7 08:11:07

“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课程改革已历时多年,虽然改变了很多,但其发展至今尚存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与“学”在教学过程各占的比例分量,怎样分配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得更多,并转化为自己能熟练应用的知识,这一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突出。为此,探讨“多交少学”还是“少交多学”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解决学生如何去学会自主阅读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自主阅读,眼光狭窄,思维不活跃,不会独立解答问题,形不成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不光是解决教师的“教”和学生之间的“学”之间的比重问题,而是解决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问题。“少教多学”是贯穿于整个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理念与目标。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四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与计划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认知感悟较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课文思想,难以受到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读”上下功夫。

一、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应形成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上要有琅琅的书声,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知、在阅读中提升才智、阅读中感悟道理。

二、课堂中加强指导朗读、默读

首先朗读是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要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学习、思考,在阅读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情感、增强自己的语感。

其次默读比朗读的速度更快,更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

三、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阅读时应做到以下几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等方法,标注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四、丰富学生读书的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乐于读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丰富的读书形式:范读、领读、朗读、轮流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全班读等。通过灵活多变的读书形式,营造一个轻松开放、活泼愉快的课堂阅读环境,让学生喜读、会读、能读,阅读中感受快乐、读中领悟情感、阅读中找到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谈谈我的教学实际: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通过介绍鲁迅读书时的故事导入后,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点名认读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3、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1)课文标题点明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中描绘了百草园的哪些美丽景色和享受到了哪些乐趣?在这一环节之所以采用默读是因为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初步理清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4、学生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解答问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组织讨论:我为什么留恋百草园的生活?课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第九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表达了什么主题?2、组织讨论:你从作者的读书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先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找时机归纳对待阅读的态度: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写读书笔记。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总结出写读书笔记的方法。4、设置问题:作者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吗,有哪些趣事?在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后,引导学生就这些道理结合自身经历发表看法,感受写作的方法。教师找时机归纳: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故事简单而生动。本环节的教学实现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从而促使学生从作者的读书经历思考自身,领悟到相关的阅读及写作方法。

三、品读文中的语言,学习积累。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2、对于精彩的词语进行理解并摘抄,准备在以后的写作中准确运用。这一环节,使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准备充足的词语积累。

总之,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是一读,再读,还读。

上一篇:漫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