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一苇渡长江

时间:2022-05-17 11:39:02

达摩一苇渡长江

游完三台洞后,出了园门,沿西行,可游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达摩古洞”。

《五灯会元》卷中“东土祖师”云:“(初祖菩萨达摩大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这位达摩大师与南京还有一段因缘。

达摩是印度南天竺国人,父亲名叫香至,达摩是香至的第三个儿子。皈依佛门后,成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他的师父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对达摩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利众生。”到了公元527年,即中国南朝梁代大通元年,达摩乘一艘商船,航海到中国南海.当时南海刺使肖昂,马上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立即派人到南海,将达摩大师专程迎接到建康(南京)。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南兰陵都里(今江苏武进)人,汉相萧何二十四代孙。在位四十八年,终年八十五岁。

南北朝是我国佛教最兴旺时期,梁武帝笃信佛教。唐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际远不止此。梁武帝继位后,宣布:“舍道归佛”,亲自制《舍道事佛》文,号召全国官员和百姓信佛,男人当和尚,女人当尼姑,到处营造寺院,五里一寺,十里一庙,建有2000多寺庙,穷极宏丽,僧尼有八万多人。而且梁武帝还带头大做佛事,一次多达四万八千众。家家斋戒,致使耕夫极少,田地荒芜。因“全民信佛”,国力日趋削弱。

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要。

帝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功德?”

达曰:“没有功德,只是人天之界,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则没有。”

梁武帝与达摩一问一答,讲了弘扬佛法与真实功德的道理。梁武帝没想到,他实行的“全民信佛”,本以为功德无量,却被达摩祖师全盘否定。用佛家的话来说,梁武帝所做的是“小机”,而未领会佛教的“大法”。所以领悟不了达摩大师的“法要”。话不投机,双方都不愉快。于是,达摩大师认为“机缘不合”,决定离开建康到少林寺去。

达摩不辞而别,离开皇宫,来到长江之滨,幕府山麓,在一山洞中面壁坐禅,待日渡江。

再说,梁武帝将与达摩的对话,告知其师父志公禅师。禅师听后大吃一惊,对梁武帝说:“大师的开示实在太好了,他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的大权出现,乘愿再来。”梁武帝听了志公禅师一番话,心生懊悔,有眼不识泰山。立刻下令,派遣兵马,急急追赶,一定要把达摩大师请回来,承事供养。志公禅师道:“陛下千军万马,唤不回来。”

梁武帝的兵马追到幕府山,突然被幕府山的山峰夹住,动弹不得.此峰后人称之为“夹骡峰”。

达摩见梁武帝兵马追来,急至江边,随手折了一支芦苇,抛入江中,脚踏芦苇,横渡长江,上岸后扬长而去。(有传说,达摩在江北停留过的地方,后建成长芦寺。)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开山祖师,世称“初祖”。为此,后人写了一副对联:

一苇渡江何处去,

九年面壁待人来。

达摩渡江前在幕府山坐禅过的山洞,后人称之为“达摩古洞”。

梁武帝搞“全民信佛”,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形式主义,是给自己涂脂抹粉。历史的经验证明:宗教一旦被引向邪路,必将害国害民。

上一篇:“谁”在“医院”中 下一篇:周庄:越古越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