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 私享意大利

时间:2022-05-17 10:15:12

指挥家吕嘉,不只懂得高雅艺术,

这一切,得从他游学欧洲的故事讲起,

1991年,他出任意大利特里埃斯特市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当时只有26岁的他,

成了意大利歌剧院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亚洲的音乐总监,

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自此,他有了遍游意大利的机会。

吕嘉说,只有理解意大利人对享乐的热爱,才能领悟意大利歌剧的精髓。

“意大利人对于机械地重复性劳动没有兴趣,他们富有创造性,天性热爱生活,

只要是跟吃喝玩乐沾边的东西都做得特别好。”

他与《名汇FAMOUS》读者分享他在意大利近二十年的生活经验,

关于意大利的声色犬马,听他娓娓道来。

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比意大利人还懂意大利歌剧”的吕嘉,如今身兼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总监、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和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他的时间三分之一在中国,三分之一在欧洲,剩下的在澳门。

最近吕嘉的工作重心挪到了国内,在排练将于中秋节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意大利歌剧《爱之甘醇》,八月的《弄臣》也是由他牵头,对于国内的歌剧爱好者来说,这个初秋可谓是惊喜连连。

也许是指挥家的天性,坐在国家大剧院的咖啡厅接受采访的吕嘉,说话的时候也忍不住手舞足蹈,偶尔有剧团的工作人员过来和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起身,谈到兴奋处,他会眉飞色舞。“指挥演出之前都是不吃饭的,你想,演完都深夜,再大吃一顿,吃完血全到胃里去了,犯困,就睡觉,这一睡当然容易发胖,再加上意大利的美食太多了”他掏出手机,展示年轻时的演出照片,屏幕上出现的是个眉眼清秀的英俊少年,稚气未脱。“这是二十年前的体型啊,”吕嘉笑着调侃自己,“跟现在差着30斤呢。”

吕嘉出身于音乐世家,他1964年出生在上海,12岁之前都和姥爷姥姥一起生活,之后才来到北京,开始了大院生活。因为耳朵好,父亲一挥手,“这么好的耳朵,不学指挥学什么?”他从那时候才开始正式学习音乐,15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后师从郑小瑛教授,同时学习作曲、钢琴、大提琴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

少年吕嘉的顽皮在中央音乐学院是出名的,除了学习音乐之外,图书馆里的西方名著他也通读,还按平仄写格律诗词。有位老师认为他把时间花在文学上属于“不务正业”,逼他一个星期练习一个乐章,后来到两个乐章、整部交响曲。但是吕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照样有时间去“不务正业”,老师只能折服。现在看来,当初的“玩”文学反而有助于启迪音乐悟性。

郑小瑛老师曾评价他:聪明、有才,就是贪玩。附中的时候他副修大提琴,都是平时练得不够,考前突击,不过每次成绩却不难看。在中央音乐学院跳一级后,吕嘉直升指挥系研究生班,上了一阵,他决定自费出国,因为在中央音乐学院,他觉得能学到的东西已经很有限了。他迫切地想要到国外,到古典音乐的源头去见识一番。

误打误撞拿第一

1989年年初,怀揣着300美元,坐着横穿欧亚大陆的火车,途经莫斯科,带着六瓶二锅头,吕嘉来到当时的西柏林。“二锅头是听人说的,带着路上能当美元使,给人做小费,让人帮你搬箱子什么的。”

刚去柏林的时候,是吕嘉这辈子唯一一段窘迫的时光,最惨的时候,他甚至像流浪汉一样,在地下通道里睡过觉。说起这段来,他依然是乐呵呵的。那时除了学习外,他也在餐馆里刷盘子、倒垃圾,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睡上四五个小时,又要去赶早上的课。他也曾在一个“疗养院”的厨房里打零工,干完活还可以和院里的病人一起打打乒乓球,娱乐一下,直到有一次赢了病人,对方激动地抽搐起来,他才明白过来,这疗养院原来是疯人院。

尽管生活辛苦异常,但吕嘉天性乐观,有次甚至突发奇想,看着从国内带去的演出服已经很久没有机会登场,为了不“冷落”它,他穿上黑色正装,一晚上端着盘子进进出出,照看着好几桌客人,也不担心会让唯一的演出服沾上油渍。“反正也没有机会穿嘛。”

也就是在这家餐厅,吕嘉在一张过期的破报纸,看到了“安东尼奥・佩德罗帝国际指挥大奖赛”的报名消息,他寄去了履历,很快的答复是:有希望参赛,但作为候补选手,等待最后通知。离比赛还有6天他被通知,如果能在比赛第一天的晚上7点赶到意大利特兰多市,就允许参赛。

吕嘉从柏林出发,转道威尼斯,一路上火车晚点等各种意外频繁,等他赶到比赛地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组委会秘书长正要关闭剧院大门。“她就是写《乡村骑士》的音乐家马斯卡尼的孙女,罗伦凯・马斯卡尼。”吕嘉在最后一刻拿到了入场券,并且出乎他自己意料的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第一名和评委特别奖。

“评委特别奖就类似最佳人气奖,颁奖的时候我们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顺序,人家是先颁第三名,然后第二名,所以我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得的是第一名。”事后他才知道,候补选手一共有12名,他是最后一个,因为正式选手有一名缺席,而前11名候补选手都没能来参赛,所以他这个最后一名才就有了机会,一跃拿下了第一名。

在这场比赛之后,吕嘉的生活开始平步青云。除了一笔奖金之外,还有来年和两个意大利剧院的合作演出,他在意大利的古典音乐圈里也打响了知名度,佛罗伦萨歌剧院院长在看了他的指挥后,大加赞赏。很快,26岁的他就成了意大利歌剧院里最年轻的音乐总监。自此,他和意大利歌剧,以及这个国家开始了漫长的蜜月期。

声色犬马意大利

“欧洲70%的古迹都在意大利,意大利三面环水,一面是山,它有文化,有历史,有传统,还有歌剧,有葡萄酒还有意大利美食。意大利人热情、率真,总是积极阳光地拥抱生活,他们追求真我,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活得恣意。”吕嘉对于这块土地的热爱是自然的,由衷的,他天性里有着跟意大利精神契合的元素。

“别看罗马乱糟糟的,你按照旅游指南上的古迹,一个个玩过去,全部玩一遍六个月都不够,在罗马,每栋楼背后都有故事。”吕嘉曾说过,指挥的关键就是抓住音乐背后的东西,如果只抓住乐谱上的东西,把谱都背熟了也就是抓住了20%到30%,即使演完了也记不住,要了解作品的背景,熟悉它文化上的东西,还要表现出来。一个好的指挥可以让一个乡村乐团听起来像一个交响乐团,而一个差的指挥可以让一个交响乐团,听起来像一个乡村乐团,同一个乐团有时候水准会差别很大,换一个指挥,效果会马上不同,而这跟手上的动作没有关系,更多的是靠气场和专业程度。“指挥家,就像一个调琴师,能让乐器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指挥家也像是厨师,一样的食材,都是勺子胡噜两下,味道却完全不一样,好的指挥家都是富有想象力的。”

在赶往威尼斯比赛的途中,火车晚点之后,他不仅不烦躁,反而气定神闲地品尝了第一杯传说中的“意大利咖啡”,然后开始盘算着兜里的300马克,如何在意大利玩一圈,这种漫不经心、随遇而安的乐观气质,像极了典型的意大利人。

在意大利,吕嘉的身边聚集了一圈和他一样热爱生活的朋友,有画家、诗人、政治家,在国内,他也有一个经常聚会,沙龙性质的小圈子,活跃分子包括艺术家艾丹,以及著名学者于丹等。大家一起喝着红酒谈论文学、艺术、古董、收藏,他还喜欢各种刺激的运动,比如摩托车比赛,著名赛车手罗西也是吕嘉多年的朋友之一。

摩托车开起来太刺激,而且适合个儿比较矮的人开,吕嘉笑言自己只能享受下汽车的驾驶体验了。他笑说如果有钱,要买三辆车:第一辆,要的是舒服,买一劳斯莱斯;第二辆要好玩,买法拉利,“但要把所有电子操控的设备都去掉,那样才能真正享受驾驶的。我开过F40,是真难开,一圈下来腿酸半天,我也开过458 Italy,分成三种,全电子、半电子和没有电子辅助设备的,一开始不熟悉,采取半电子操控,开到200,变道基本上没有感觉。”

最后再来一辆尼桑阿尔法的7座保姆大房车,“那车的每个座位都很舒服。”

他去参加法拉利的活动,跟总裁聊天,聊法拉利的背景、宗旨、文化,“他告诉我,法拉利打造的形象一定是有距离的,不可能轻易地买到,属于饥渴营销,市场需要1000辆,它只会做999辆,就像一个很漂亮的美女,不能一下子被你追上了,总得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折腾折腾,大意如此。”吕嘉的喜好,不管是车还是其他事物,通常需要具备两个特点,唯美和个性。他指着手上的一块钢制百达翡丽说,喜欢这块表是因为这个型号少,难找,又是钢制的,比较适合我。他曾经在表行遇到过一个俄罗斯人,指着一块万年历秒表,问店员,这个贵不贵?店员说,贵啊,11万欧元,俄罗斯人一挥手就买了。在吕嘉看来,“奢侈品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是它的品牌文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把奢侈品也分为大路货和高端产品两个类别,“Freeagamo能做很好的皮鞋,但是市面上80%的产品都是大路货,只有那少部分的高端产品,比如定制鞋楦的,才是真正能够代表品牌和手工业精神的。LV卖得最好的款式是它的Neverfull,四五千块一个谁买不起,它真正高端的小山羊皮的包和晚装包大部分店里都没有,需要预定,偶尔几个放在店里也是做广告用的。”他以Gucci举例,这个老家在佛罗伦萨的皮革作坊,在四十年前,手艺相当的不止它一家,“但是遇到合适的机会,它出来了,商业化了,好处是它有钱做广告打响知名度扩大生产了,但是扩大生产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质量下降,对于手工业来说就是这样。”对于自己的艺术质量,吕嘉也是有要求的,他之前提倡做古典音乐的人少接外活,“我宁愿慢慢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这样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作品。”

在靴尖上满足味蕾

有人说艺术家都是天生的饕餮客,因为对美好事物的由衷喜爱,感官的敏锐,是共通的。吕嘉也不例外,热爱美食的他说起意大利餐,赞不绝口。“意大利的面,各种口味的都好吃,百吃不厌,无论哪种面,都要讲究火候、现煮现吃。这个国家的形状不是像个靴子吗?脚跟那个部位的饭也不错。”西西里的利索托饭就是他的最爱。他也喜欢佛罗伦萨的牛排,用的是特有的一种牛,“很香,我不喜欢日本的神户牛排,一是肥,入口感觉不好,没有牛肉的味道,仅仅是嫩,如果只追求嫩的话,那我只要烤两成熟,不是就嫩了?”在意大利还有一种做法,把生牛肉剁碎了,加上盐和橄榄油,拌着直接吃。“就是生肉的香,特别好吃。”

美食当然配美酒,“葡萄酒的年鉴上,把酒排成几分几分,我觉得都是很个人的东西。每个人的味蕾是不一样的,就我个人的口味来说,我并不喜欢法国酒,比如Petrus和Margaux是我唯一倾心的两款波尔多的酒。”吕嘉介绍,因为有着几百年的酿酒传统,法国葡萄酒的工艺自然非常精良,但在他看来法国酒缺乏个性,因为太完美,各方面都不错,反而感觉没有特点。

“意大利有很多并不著名的品牌,酒非常好。影响葡萄品质的因素包括纬度、温差和太阳光,从理论上说,意大利的葡萄和西班牙的都比法国的要好,更适合酿酒,法国很多原料都是进口的,现在有很多干脆到好的葡萄产地,在当地买个酒庄,技术用的还是法国的技术,比如阿根廷的Catena Sapata,的确非常棒。”在吕嘉看来,喝酒最好跟几个同好一起,开瓶酒,大家聊聊天,也可以交流下品尝的感受。现在国内对于法国知名红酒的追捧热潮,吕嘉也略有所闻,一瓶1982年的拉菲卖10万块,在他看来无异于发疯。“品酒是一种个人喜好性的选择,你得真懂它好在哪,不懂酒只是慕名,或者只是听说贵,这样去喝,真是浪费。”相比法国红酒,他更喜欢性价比更高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酒,“品质都不错,只是大家觉得法国酒更有名而已。”

上一篇:徐桑楚 红大亨 下一篇:复古风暴 2012春夏男装周特别报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