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巧探析

时间:2022-05-17 07:21:28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探析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中,如何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课并提高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老师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技巧,希望能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技巧 分析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在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教育的金字塔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小学语文教育能培养孩子的各种素质。所以良好的语文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全面具体的分析小学语文教育来提出措施,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

一、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让学生能够使用更优美、更恰当的语言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根本目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实践。

(二)反复性。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让他们把阅读的资料反复的进行阅读,并把其中的内容细细体会。最终达到把里面知识全部储存脑海的效果,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并非是让孩子们达到一字一句完全阅读的状态,而是要让孩子培养阅读材料的感觉。

(三)渐变性。由于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意境完全不同。所以必须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由高到低的慢慢学习。

(四)整体性。语言与其他外物都是有直接联系的,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注重语言的整体性。语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性主要是指在语文的学科中所体现出的基础整体性、广泛整体性、工具整体性、人文知识整体性、技能整体性,思维、文字和语言之间的整体性、科学和艺术的整体性、兼容和独立的整体性、直线与螺旋之间的整体性以及综合和实践之间的整体性等特征相互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

(五)文化性。我国的文化是经过数年才沉淀而来的,繁多复杂,包含了生活、理想和处世态度等,而语文就是学习文化的基础课。对于汉语的挖掘和汉民族文化的传统都应非常的重视。

(六)思维性。人之所以能用有感情的语言交流是因为人有一个有思维的大脑。学生在语文的学习时,可以依靠语言来想象当时作者是如何创作这篇文章的。这就是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融合。

二、语文教学技巧

(一)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的强,喜欢研究新事物。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特点采取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1.制造悬念。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制造点悬念,故意不揭晓谜底,这将会让孩子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上面,思维也逐渐靠近老师的方向,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如果单纯进行直接教学,孩子们会觉得内容无趣枯燥,自然而然的就去干其他的事情,孩子在课堂上就只能是旁听者。若采用制造悬念这种方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中来,这样孩子就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制造悬念这种方法不仅让孩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营造好的氛围。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让孩子们更轻松的学习,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恶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在好的方面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在不好的方面上,对学生进行教导,让他们日后改正。当学生对老师提出某些意见时,老师应该欣然的接受并鼓励其他学生们也可以提出各种意见。在教学的课堂中,应该对学生多表扬,多引导,这样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比较轻松的状态下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在讲难点重点时,老师应该适时地放慢速度,学生才有足够时间来吸收,对于次要的知识可以配用生动的例子来简略的讲解。在课堂结束之前,再次把重点和难听提出来进行总结,也能使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记忆。

4.简洁语言。在教学工程中,语言尽量生动简洁,这样不仅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

(二)用独特的教学法。在书本的排版时常常都会把有相同点的内容放在同一章节,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行一个大的总结,这样让学生可以更轻松的学习。大总结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更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三)讨论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就是同学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对问题的看法就不同,所以讨论式学习就是把各个角度的看法集中在一起。讨论式学习的优点就在于:1. 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2. 让同学们优势互补,也能更好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3. 让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活跃。在很多情况下,老师都没有能理解到讨论式学习的真实意义,他们所进行的讨论式学习就仅是让同学们在一起简单的讨论,让同学们在一起核对下答案,而这样做就会导致在课堂上打闹说笑的状况发生。所以老师在让学生讨论学习时,应该说清具体的作法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清楚自己与同学到底该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把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发挥得更好。

(四)实践性的教学。书本中的知识都是表述的现象,没有实践性。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应用在其中。这样讲出来的内容就更生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更浓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能让孩子们亲自实践,如:对抗赛、课本式话剧、辩论等方法,这样得来的感受更真实,让记忆更深刻。在实践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折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总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用比较新颖的、独特的想法来教导学生,这样学生才学得既多又牢。

【参考文献】

[1]李瑞华.小学语文教学技巧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8).

[2]王翠萍.小学语文教学技巧分析[J].考试(教研),2012(13).

[3]陈红伟.小学语文教学技巧初探[J].东方青年·教师,2012(9).

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下一篇:数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