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大势,难成大事

时间:2022-05-17 04:48:50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上,是需要有大情怀、大智慧的,不明大势,难成大事。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刘新科、栗洪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放案头上已近一年,还差几页就算通读完成了。

这本经典选读,分中国部分和外国部分。中国部分选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王夫之、蔡元培、陶行知等11位教育家,外国部分选了柏拉图、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乌申斯基、杜威、布鲁纳、赞科夫、埃德加・富尔等12位教育家,撷取这些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教育名著30余种进行选读。可以说,一册在手,可窥中外教育。

读完也引发自己不少的教育思考,可是真要说出点什么、写出点什么,心里反有点空落落。要说教育的问题,古往今来,中外东西,其论述汗牛充栋,尽管良莠不齐,但也不乏真知灼,许多也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尽管如此,真正的教育大手笔、大发展、大成就似乎也不多见,教育的好理念、好方法、好机制也非尽善尽美,不说对教育问题束手无策,但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的确是问题多多、令人担忧。

问题倒逼,促使教育的改革,是到了应该拿出措施和方法的时候了。但拿出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倒是大费思量的,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今天数量不够了,就发力加量,明天说道德下滑了,就着力抓文明提升,后天又说是自主自治了,就用力抓章程制度,等等。

形势明,才能思路清,而思路清,要懂教育、做内行,否则也会有心无力,或者好心坏事,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认识了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吧?教育的目标是育人,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成为与其相适应的合格人才。这个任务,家庭教育有心无力,社会教育超前逾越,需要学校教育这个专门机构来实现和完成。这种教育在实际中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上。其实教育在发掘和开发人的潜能,既有智力的开发―就是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也有体魄的强健,好的身体才可能带来好的学习,更是心性的培养,道德品行、情感、心理等都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充分开发人的体魄、智力和心性的潜力,是制定教育改革有效的措施方法重要保证。现实情况是智力的开发一枝独秀,由于营养结构失衡和片面发展,产生了学习畸形和逆反,学反而不学;体力是营养过剩,生活好了,吃穿不愁了,身体的自我发展和锻炼反被忽视,有的分数上去了身体下来了,有的分数没上去身体又下来了,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道德培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基础文明要补课,心理承受很脆弱,人格发展有分裂,智力开发与人格发展不同步、不协调,产生了许多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和后果。

据统计,在校大学生20%左右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和障碍,5%左右的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某省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统计表明,有1/3因心理问题而自杀,1/3因身体问题而死亡,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注重德智体的同步开发、协调发展。

过去常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寒出孝子,更多的是说在人的成长中,一个人更多地承受了责任,独立地感受了生活。而在现在的教育中,为学习而学习,不为成长而学习,也不为生活而学习,学习和人生成长实际上被割裂开来,成为教育的一大误区。笔者曾提出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这个学习就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是体质和体魄的学习,还是心性和意志的磨砺。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上,是需要有大情怀、大智慧的,不明大势,难成大事。大势明了,还要科学。科学就是懂教育、做内行,要能体现教育本质,按教育规律办学做事。既要顺其自然,就是按照人的心性发展,做自己喜欢的,又要因势利导,就是遵循教育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做成人家也喜欢的,真正最大程度地成为属于自己的人。

上一篇:工业4.0时代下的客户关系管理探究 下一篇:化工厂污水处理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