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思考

时间:2022-05-17 04:07:39

辽宁省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思考

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业已进行两年,短暂的两年留给我们些许思考。历史学科作为传统的反向学科,历来不被学生重视,且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暂时未与高考完全挂钩,测试能够及格就成了学生的最高追求。学生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校又要及格率。那么历史学科的教师,如何在“四面楚歌”中让学生顺利通“关”?学校、老师就要在复习方式、教学对策等方面下功夫。

一、“保驾护航”与“顺水行舟”

历史学科在学考中的及格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若学校不重视,教师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及格率,所以学校对历史学科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具体“护航”措施:一,从高一年级起就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有了规定课时的保证,新课教学才能按时保质完成。这也是学校“护航”的前提性举措。二,高一年级时第一次考试开始直至学考前,历次考试均与语、数、外一样计算在总分之内,而不是有六科成绩和九科成绩之分,平等对待,这会让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这个所谓的“小科”。否则单纯靠考前复习、备考时期的冲刺远远达不到3本历史必修教材、89个考纲的条目要求、200多个考点的基础知识的目标。三,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学考动员会是擂响备考冲关的战鼓,学校角度的动员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有计划地全面复习各个学科了,历史这样的非高考学科才会得到相应的重视。四,期末阶段学校专门组织非高考学科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确定及格困难学生的名单。学校责成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由家长督促孩子利用好寒假,做好复习巩固,并以开学补考的方式进一步加以督促。家校共“促”,提高及格率。五,高二年级下学期考前仅有的20多天是学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学校相应地调整课时,调整课时分配,增加非高考学科课时,让学生有紧迫感,让历史这样的学科更有市场,确保及格率。六,学校将学考及格有困难的学生分别承包给任课教师,分兵把守,各个击破。

历史学科要想在学考中顺利过关,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而攻“心”为上,要攻学生学习历史之“心”,攻学生重视学考之“心”。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忽视、藐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复习、积极复习、这是过关的重要前提,历史学科的复习才能如顺水行舟,教师的复习思想和策略才能得以真正贯彻,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二、“全面进攻”与“重点击破”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共有25个学习专题、89个条目,详细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且规定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加之考试性质为普通水平考试,所以教师对这89个条目要求的知识的全面复习至关重要。根据近两年辽宁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特点,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只要带领学生逐一复习各条目所要求理解记忆的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清查,且只清查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解决过关问题,甚至很可能得高分。在“全面进攻”不留死角的同时,又要找准着力点,对于主干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核心概念又要“重点击破”,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重点击破”的关键还在于要求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而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在历史学科的学考复习中,重点是抓住书本知识的复习。大量地做题,就题论题或以题带知识,只是舍本逐末。一般而言,知识点的复约应占历史学科复习时间的90%,剩下10%的时间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即可。

三、“三个研究”与“两个抓住”

“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题。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选拔性强的高考,命题者不仅要依“纲”还要照“本”命题,方能适应辽宁起步两年的学考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所以教师要依“纲”研究教材中的知识,不必旁征博引、大量补充。复习阶段更要向学生明确各知识点应该掌握的要点,教师特殊强调其中核心知识,学生自会重点掌握。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处的插图、表格、引文、课后习题也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以2012年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第11题为岳麓版必修二第33页的《新航路开辟》图(以下均为岳麓版教材);第13题为必修二第84页《〈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图;第21题为必修三第97页《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第12题的表格改编于必修二第65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表格;第9题的柱形图来源于必修二第53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3题的“材料一”选自必修三第14页《解析与探究》,“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三第4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0题题干中的引文来自于必修三第116页一段小字;第22题的“材料二”选自必修二第71页的一段小字。由上述统计可见,教材研究到位,高分必然到手。对于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除了对必看知识点的研究外,还要研究题型示例和样卷,既然是题型示例和样卷,主要应研究题型。由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者要依据示例的题型和样卷的模式进行命题,较大的创新一般都很谨慎。纵观这两年历史学科的学考试题,题型基本上未超出示例和样卷的题型。所以,示例和样卷中的题型和模式是教师在冲刺阶段命制练习题及模拟题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2012年和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对它们的研究主要是整理已考过的知识点,分析试题的难度。这两年中已考过的知识点同一角度重复命题的概率不大,复习中可不做重点,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核心知识点要注意从其他角度和以其他形式命题。研究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研究学考对历史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明确考查的层次。由于是水平考试,这两年的试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本处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能力层级要求较低。例如,2012年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第1题:在电视剧《红娘子》中有这样的场景:梅家大少爷梅显祖与新婚大少奶奶在梅家祠堂跪拜祖宗,这一习俗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这道试题的设置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这个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宗法制即可,其他细致深入的知识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为上。由此可见研究学考真题会让我们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个抓住”即抓住学生、抓住课堂。初中的惯性思维加之高考文理分科的指挥棒,造成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学科性质的课上知识解析,课下布置背诵或书写作业的这种方式很难通行。所以进行学考复习时,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解析主干知识,甚至基础知识的记忆等各个环节都将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控制住课堂、提高课堂上的效率是制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式,布置任务,把控全局,做复习的检查者,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学考复习阶段教师的“讲”要适当,因为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教师把知识挖得多深的问题,而是学生头脑中有多少基础知识的问题。抓住了课堂,抓住了学生,才抓住了成绩,抓住了及格率。

四、“一对一帮”与“点对点教”

历史学科学考的困难生主要是年组的后50名学生,这部分学生中多为美术生和体育生,历史知识相当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采取人“盯”人防守战术,“盯紧”他们,更要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即主要由教师一对一、点对点解析核心知识甚至每个知识点,采取布置复习内容、检查,再布置、再检查的方式,时时监控其完成情况。并做到作业必检查,课上必提问,课后还要开“小灶”。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不仅要“抓”,还要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及现状,帮助学生再度解析重要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其识记和理解能力。同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学校、教师、学生是影响每次考试成绩好坏的必然因素。对于高考学科,学校、教师“无为而治”,学生也必会“有为”而学。但对于在学生心目中被边缘化的历史学科,学校,尤其是教师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多“管”齐下,方能“效率”尽出。

上一篇:辽宁省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