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土地大拍卖

时间:2022-05-17 02:36:03

“天堂”土地大拍卖

长期以来,拥有“天堂”美誉杭州,土地竟然没有价格!市政建设捉襟见肘,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土地造福于民!如今,市民没有料到自己脚下的土地竟如此值钱……

春雷裂变:“天堂”第二轮改革大潮

1992年4月29日,杭州市政府首次向国内外公告:有偿划拨和出让庆春路两侧10块约4.069公顷的土地使用权,从而揭开了杭州土地出让的序幕。

5月,滨江区块4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签约出让,受让的外商将在定期内按总体规划建设以商业、住宅为主体的新区。市民们看到了21世纪钱塘江畔矗立一个“新外滩”的希望之光。

6月,中河路两侧7块土地被推出涉外招标出让,其中屏风街一块51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即为一台商购走。

8月8日,宣布成立方20天的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一块47公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被香港“金马”集团捷足先登,拟兴建“梦湖山庄”高级别墅区;以后陆续又有台湾“尚辰”“亿太”签约,商贸中心、高尔夫球场、大型游乐场、特色游乐园等正在筹建,总建设用地约200多公顷。

此外,富春大厦、富豪大厦、春江大厦、五云山国际度假中心、中北小区涉外公寓、龙游路高级公寓等6个涉外房地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出让金额达15.8亿元。

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涉外房地产业如春雷裂变,由杭州向周围7县(市)辐射。

6月上旬,余杭县首批207幅土地向国内外招标出让;中旬,钱江投资开发区江南管委会出让了钱江大桥两侧沿江地段,面积为128.8公顷,将被辟为“之江花园”外商别墅区;沿杭新公路两侧,土地使用权出让更是方兴未艾:富春湾开发区、银湖度假区、富阳农民城……各种开发区、度假区星罗棋布,土地的有偿出让正积极而有计划地展开,使人直接领略到第二轮改革开放大潮强有力的冲击。即使是以往被认为最封闭的山区县淳安,也开始利用千岛湖的资源优势,拍卖岛屿,兴建开发区、度假区,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至今,各县(市)共对外出让6幅土地,总面积达158.76公顷。

土地,不能再白白浪费

面对“天堂”土地大拍卖,有人高兴,也有人忧虑。曾经出过这样一件事:当杭州市政府向国内外宣布公开招标出让市政府大院,把西子湖畔的“黄金地段”还给人民,带动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有位人大代表竟因此痛哭流涕,到处写信上告,称这一举措是“丧权辱国”。

历史该为土地伸冤了。长期以来,我们脚下的土地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奢侈品”,任人浪费挥霍,无偿占用、多占不用、占而闲置的状况比比皆是。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城市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非常短缺,常常捉襟见肘。

人类忽视土地,土地也必会嘲弄人类。多少年来,因拥有美丽的西湖而被誉为世界旅游“天堂”的杭州,土地竟然没有价格。于是闹出了许多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笑话。拥有700多万平方米、价值17亿元房产的杭州房地产“大老板”——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1990年以前居然是个亏损单位,每年要国家财政补贴760多万元!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每年的经费预算的城市改造、城市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这点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有人曾经作过测算:仅仅依靠这点财政拨款资金,要改造和建设杭州需花上200年时间!

杭州作为一个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房地产业。涉外房地产业也是杭州最早提出来的,1987年就有过详细方案。然而,当厦门、深圳、海口、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涉外房地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其收入已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0%以上时,杭州却仍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左”的、旧的思想和观念紧紧束缚住了聪颖的“天堂人”,以致时机丧失,面貌依旧。“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的城区面貌不如周边一些中小城市。

这种与“天堂”的名声极不相符的状况不能继续维持下去了。1992年,新组成的杭州市委、市府领导班子上任伊始,便向全市人民宣告:要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看待城市建设,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改革思路,打开城门,内外资并举,加速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8年时间完成旧城改造,到21世纪再建一个“新天堂”。

多年来杭州上缴国家财政任务很重,本身的财政又非常拮据。进入90年代,曾经连续两年出现财政赤字,市府机关一度靠贷款发工资。如今,蓝图昭告于世,凭什么去重构一个“新天堂”?市长王永明胸有成竹地说,眼睛只盯住预算内财政这一块,有什么都困难。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则地阔天宽。没有钱搞建设怎么办?学习兄弟省市经验,向土地要财富,要效益!

于是,短时间内,一系列循着改革思路的大动作、大举措出台了:

——对城市改造有切肤之痛的年轻区长叶德范被调任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

——市土管局于短期内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率先完成地价评估工作,对不同区块的土地实行分类、分级标价。从此,“天堂”的土地终于有了价格,可以挂牌“经营”了;

——单纯行政划拨土地的历史宣告结束,今后的土地将全部有偿出让或招标出让。行政划拨、画地为牢的房地产经营体制及有关“”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机制。不论所有制、无论国内外,谁最具有竞争力,谁就可以进入“天堂”经营;

——城市建设高度集中的模式开始解体,不再由市政府一统天下了,有关的权力下放给城区,城区的细胞开始活跃了,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市城建、规划部门也从一个车棚、一个茅坑的小家子气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大思路中去……

思路一变,点土成金

以土为本,借地生财的新思路魔术般呼唤出人们预料不到的效应。从1992年5月第一块土地公开招标出让以来,不到半年仅涉外房地产一项就已经协议外资近5亿美元!

“天堂”的人们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脚下的土地竟会如此值钱!庆春路上对外出让的土地,每亩最高价竟达到400多万元;而城站广场第一块被客商购得的地块,底价就达500万元/亩。

有了钱才能气粗。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不仅敢想,而且已经在干了。庆春路,这条挤满“林家铺子”和明清建筑的百年商业老街,全部400多家商店与个体摊铺每年加起来的营业总额还不及两个解放路上的商店。长期以来,这条处于城市中心横贯东西的黄金通道,一直发挥不出黄金效益。市政府早就想加以改造,但仅道路和地下设施就需4亿多元资金,地上建筑至少还需要三四十亿元。这个“天文数字”仅靠财政拨款,再过20年也办不到。如今,市政府采取“以路带房、以房养路、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的方针,通过有偿划拨、出让庆春路两侧土地,向国内外筹措资金,不仅很快筹集到资金,而且马上破土动工。政府拨给改造指挥部3000万元启动资金,现在不仅全部回收,还意外地赚回一座立交桥,这是10块土地公开招标出让,客商竞价的结果。不久的将来,一条高档次、现代化的商业繁华街将横亘杭城东西……

一个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既是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志,也是对外开放力度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杭城的房地产改革已经起步并且正在加速,“天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地。尽管大潮中难免有暗流,但“天堂人”毕竟勇敢地抛弃了陈腐保守的观念。理想中的“新天堂”已遥遥在望。

上一篇:让年轻的生命拥有年轻的大脑 下一篇:逐名、拜名、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