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时间:2022-05-16 04:23:03

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趋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个体化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症状;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12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66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直接侵及直肠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起初由左半结肠向结肠近端甚至全结肠以连续的方式逐渐发展[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方式的不规律,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饮食和排便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该病的发生与发展[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便秘及粪便表面有黏液等,部分患者还会诱发口腔及其他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上的治疗多以住院及口服西药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西药会增加患者体内病毒的抗药性,临床治疗结果并不理想,且患者易反复发作。文献[3]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均受患者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为探寻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标准;非其他原因引起的腹部疼痛疾病;患者均无其他重症疾病史;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时间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18~69岁,平均(34.51±5.97)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3.14±1.28)年。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36.21±5.48)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3.82±0.5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在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将各类不耐受食物分类,分为安全食物、替换食物及禁止食物。两组患者均予以西药柳氮磺胺吡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较为舒适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提醒患者准时用药、注意休息;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介绍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自身病症,以消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以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及食物不耐受检查结果等实际临床情况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科学、合理的搭配菜单,多方面为患者补充所需营养,遵循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的原则进行搭配。并向患者发放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手册,进一步让患者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2)严格控制患者少食多餐,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主食以面食为主,餐后辅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平衡饮食以达到促进患者肠道蠕动的作用。(3)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临床情况变更护理方案,部分患者胃部压力过大时立即禁水禁食,缓解患者胃部压力,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防止禁食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4)出院后保留患者的治疗档案,定期回访安排好每月回访次数,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按照饮食手册制定饮食计划、有无发生不良并发症,根据患者的改变做出相应的建议与指导,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护理满意度。(1)护理效果评价:肠黏膜恢复二级以上,大便白、红细胞数在高倍镜下少于3个为显效;肠黏膜恢复二级以上,大便白、红细胞数在高倍镜下少于5个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根据患者临床病情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4]。(3)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1,P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趋势高于对照组患者(P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满意度为82.98%(39/47),显著低于观察组97.87%(4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23,P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复发率高,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部分患者临床上仅出现结肠症状,但也有严重者伴发全身症状[5]。患病初期症状相对较轻,随着并且逐渐发展,患者会因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体内具有溶解性的纤维蛋白活力增加而出现便血、腹痛的症状,腹痛严重程度会随着病情恶化加重,令患者苦不堪言。文献[6]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饮食规律与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有直接关系,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症最有效的方法为改变患者的不健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但长期服用西药会造成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产生抗药性,导致临床用药效果并不理想,根本无法改善患者慢性持续及反复发作的情况,且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诱发其他并发症[7]。对患者采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才能真正起到长期治疗的作用,科学的饮食计划不仅能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还具有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及对食物的耐受性,制定出科学化、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有效的控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结果,将患者不耐受的食物进行分类,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饮食方案,直至患者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反复发作,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璎,唐万斌,胡芳,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3):1785-1788.

[2]蔡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综合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5,17(8):1661-1662.

[3]张颖,王玉玲.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3(1):53-55.

[4]周爱芳.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56-158.

[5]张娜,王丽敏.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355-356.

[6]王灿,霍红,李艳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3(8):1149-1151.

[7]温桂侠,李雪芹.护理干预联合自拟肠舒汤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J].中国药业,2014,23(6):77-78.

(收稿日期:2016-05-01)

上一篇: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下一篇:“天眼”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