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之后的上汽和南汽

时间:2022-05-16 03:15:14

中国目前已经拥有130多家汽车整车企业,但是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前进的也就10%左右。由于各种原因,大型的兼并重组在中国汽车界很难发生,因此上南的合作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经历了反复三次接触和试探,上汽和南汽在2007年年底合并。上汽的总裁胡茂元认为,合并后,上汽和南汽的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

合并后的资产

在与上汽合并之前,南汽曾经丢掉过一些机会。胡茂元回忆说,关于合作计划,2002年就开始进行了,“但都因为一些问题耽搁了”。第一次是南汽自己犹豫,“当时已经到了可以签约的地步,但是南汽最后没有签字”。当时是2003年年底,南汽刚刚参与收购MG罗孚的谈判时,在发改委的协调下,南汽希望与上汽走到一起。彼时的南汽资金紧张,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联合收购,于是,上汽与南汽的合资公司于2004年初成立,名为东华公司,并在上海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但随着收购谈判双方利益产生冲突,合资公司最终破裂。在2004年,直坚持不肯走出去搞合资的英国MG罗孚公司,终于准备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上汽南汽联合与MG罗孚进行有关合资的谈判。2005年4月,英国MG罗孚公司宣布破产,这次合作也随之告吹。此后,上汽以6700万英镑的价格购得罗孚25、75技术的知识产权,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破产后罗孚的资产和技术,包括整套设备、知识产权平和一系列品牌。志在必得的上汽扫清了国内外其他竞争对于,却败在低调“出征”的南汽手中。从此,基于同一技术的新车开发竞赛悄然展开。上汽买来的罗孚25、75系列和南汽MG名爵系列产品是一个技术平台上的产品。上汽用在仪征的生产基地生产出自主品牌荣威750轿车,抢先投放市场。

在合并后的资产中,胡茂元最重视的是南京名爵MG项目。在2005年的那次英国罗孚收购战中,南汽获得了实物资产和发动机动力总成技术,而上汽则拿到了整车的技术图纸。这样,各持一半拼图的上汽和南汽虽然分别推出了上汽荣威年和南京名爵的车型,但都发展缓慢。上汽股份总裁陈虹的想法是,要同时打造荣威利名爵MG两大品牌,其中荣威是尊贵豪华,MG则走运动时尚路线。而这个品牌将共用生产平台,并要在5年里推出5大系列的产品。“今后,在上海可能会生产MG的车型,而在南京也会生产荣威”。在海外,将会先使用名爵MG的品牌,并且恢复MG英国基地生产,在英国推出新车型。胡茂元认为,MG目前在国外还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品牌含量比荣威要高一些。

出局的菲亚特

菲亚特近年在汽车市场上疲软,但不可否认,这家老牌的意大利厂商在生产小型和微型车方面仍然有独到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没有让它在这次收购事件中取得主动。

南京菲亚特是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股份公司在1994年组建的合资公司,它同时拥有两个生产平台:菲亚特平台生产派力奥及未来其他菲亚特品牌的车型,跃进平台生产英格尔和优尼柯等跃进品牌的系列车型,以满足国内用户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合资8年多,南京菲亚特依然只有178平台上衍生出的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这3款车业绩逐月下滑,至今没有一款匹配了合适自动变速箱的车型。胡茂元透露,在北京,仅有4家4S经销商还维持着正常经营,而其中一家8月份暂停了提车计划,月销量只区区8辆。

南京菲亚特将使用菲亚特品牌至2009年,双方将利用这段时间对合资公司资产及后续事务进行处理。“从2006年年底开始,我们之间的谈判一直在进行,包括车型引进、资金注入方式以及对品牌形象的扭转等等,但最后没有一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南汽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说。2007年上半年,南京菲亚特亏损一个多亿,已近资不抵债,而日前上汽和南汽的兼并重组已经进入倒计时,南汽集团希望能够甩掉不良资产,轻轻松松进入上汽集团。从2007年9月份开始,南京菲亚特的生产已经转入了基本停滞状态,“一周只生产3天,厂家也希望将库存降低”。

2007年8月初,意大利菲亚特与奇瑞签下了各占50%股份、建立合资工厂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新的合资公司计划于2009年投产,预计年产量为17.5万辆。一旦这份备忘录生效,南京菲亚特不仅无缘其觊觎已久的阿尔法・罗密欧,连菲亚特品牌的LINEA也将花落别家,尽管后者以进口车的身份多次出现在南京菲亚特的车展现场。

这件事成为上汽和南汽决定甩掉菲亚特的初衷,老牌的意大利名厂刹那间就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一个包袱,此时菲亚特也在把部分精力投向奇瑞,这显然加速了南汽和菲亚特谈判的破裂。南京菲亚特的未来命运,存在引入第三股权方可能性,奇瑞曾出面否认有入股南京菲亚特的计划,但阻挡不了对奇瑞入股南京菲亚特的想象,奇瑞可以通过新的合资公司、利用现成的生产基地迅速投入阿尔法・罗密欧的代工生产。

“在和南汽谈判初期,对方提出的要求就是让我们帮助解决好南京菲亚特的问题。”胡茂元说。但事实上,南京菲亚特也是上汽和跃进争论最大的难题。直到最后一刻,上汽还在等待南汽与菲亚特的谈判结果。最后,南汽与菲亚特签订了友好分手协议。这个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后面也有一丝荒诞,在合作之初,没人想到菲亚特会变成上汽和南汽的合并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上汽的图谋

在胡茂元的统计中,中国目前已经拥有130多家汽车整车企业,但是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前进的也就10%左右,整个汽车行业呈现出一种散乱的局面。而远观那些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早期也是有着无数家企业在相互竞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沉积,到如今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汽车企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相互竞争,而这些经历过合作、吞并、收购等等而留下来的汽车企业无一不是汽车巨头。

中国的汽车行业起步较晚,但多数的企业早已发现了这种规律,这种兼并重组的形式也被多个企业所接受,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得这种大型的兼并重组不常发生,只有小规模的合作,所以上南的这次合作被认为是破天荒的史无前例。

胡茂元对南汽将来进入上汽以后的业务描述非常清晰。他说,将来南汽整体进入上汽集团后,整车业务均在上市公司上海汽车中进行,南汽的整车业务部分直接进入上市公司,其余的零部件以及服务贸易等其他业务留在集团公司,这样做的考虑,是避免与上市公司形成同业竞争,这也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时的承诺。胡茂元给南京汽车的新定位是“上汽的南京基地”。

另外一个让上汽动心的领域就是商用车。商用车产品一直是上汽的短板,合并之后,南京依维柯等优质轻型客车和跃进轻型卡车的资源将使上汽的产品线更为完整。同时,由于上汽也与菲亚特集团下的依维柯有合作,合资生产重型卡车,因此今后上汽有望与依维柯形成更为全面的合作关系。

上一篇:宅男化城市 下一篇:经济型酒店的2008分水岭